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中国队在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收获2银2铜

直面差距,中国田径加快成长

本报记者 刘硕阳    2025-09-23 07:19:45    人民日报

中国队选手费翔在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十项全能的撑竿跳高比赛中。
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摄
 

9月21日晚,为期9天的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在日本东京新国立竞技场落幕。中国队收获2银2铜,较两年前布达佩斯世锦赛的两枚铜牌有所提升,但未获金牌,也真实体现了中国田径缺少在世界大赛中拥有绝对竞争力选手的现状。

此次征战世锦赛,中国田径队的73名选手中,有不少是首次参加世锦赛。他们与世界顶尖选手过招,积累了宝贵的大赛经验,也在加快成长。

传统优势项目展现实力

9月20日上午,世锦赛男子20公里竞走进入决胜阶段。赛场上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中国队选手王朝朝有些蒙:此前领先的日本队选手山西利和因犯规被罚停,身后的巴西名将邦菲迅速超过了自己。“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如果放弃就真的跟不上了。”稳住心态后,他迅速调整,最终以1小时18分43秒的成绩夺得银牌。

这是中国队自2015年北京世锦赛后,时隔10年再度登上世锦赛男子20公里竞走领奖台。本届世锦赛,中国队在竞走、男子跳跃、女子投掷3个优势项群上共夺得4枚奖牌。

在男子跳远决赛中,26岁的中国队选手石雨豪夺得铜牌。“再次站上世锦赛舞台,我非常开心。”石雨豪说,“现在国内很多年轻选手不断成长,我希望与他们分享经验、一起努力。”

女子链球比赛中,中国队选手赵杰和张家乐分别夺得银牌和铜牌,展现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整体实力。

感受差距是成长的“必修课”

虽然最终收获铜牌,但是对女子链球世界青年(U20)纪录保持者张家乐来说,资格赛的晋级过程有些惊险。在前两轮试投接连因打网影响成绩之后,她凭借最后一投的发挥才得以晋级。“第一次参加世锦赛,过于兴奋了。”张家乐说。

本届世锦赛中,中国队选手参加了全部49个项目中的33个项目。近10届世锦赛以来,作为中国田径队首名参加男子十项全能的选手,费翔在9月21日完成了最后一项男子1500米的争夺。在男子4×400米接力、混合4×400米接力和男子铅球3个项目上,中国队首次获得参赛资格。对于年轻队员来说,感受与世界顶尖选手的差距,是成长的“必修课”。

“高水平运动员力量足、起跑快,这是我要弥补的短板。”止步男子110米栏半决赛后,19岁的中国队选手陈圆将说。

女子三级跳远资格赛,19岁的中国队选手李艺跳出13米68,未能晋级,与她设定的14米目标有些距离。此前的亚锦赛中,李艺在最后一跳反超对手夺得冠军。“第一次感受6万人欢呼的体育场,可能太紧张了,前两跳都没能完全发力。”李艺说。

“第一次站在世锦赛赛场上,可能会有很多情绪,紧张、兴奋都是正常的。”中国队混合4×400米接力选手莫家蝶说,“重要的是我们下次要更稳定,发挥得更好。”

在大赛磨砺中积蓄力量

男子4×400米接力预赛中,前几天刚参加混合4×400米接力的梁宝棠和刘凯再度上阵,与队友张起宁、郭龙宇一起代表中国队获得小组第五名。虽然他们未能晋级决赛,但3分00秒77的成绩将全国纪录又提升了1秒多。

混合4×400米接力预赛后,刘凯对自己的表现颇为自责:“当时没想到世界级选手的前程会跑这么快,我准备得不够充分。跑完后,我一直在琢磨这场比赛,下次要更努力地为队伍创造优势。”几天后,男子4×400米预赛中,刘凯跑出44秒51,是同组所有队伍中最快的第三棒。一周内的两场比拼,这位19岁的年轻选手已经在成长。

4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队以2金2银1铜的成绩位居田径项目奖牌榜第七位。如今这支队伍加入新鲜血液,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运会、2027年北京世锦赛都将是他们展现实力的机会。

“希望在2026年的亚运会上取得突破。”张起宁说。在本届世锦赛的磨砺中,队员们继续为中国田径的未来积蓄力量。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3日 第 1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开家餐饮店,办理证照要多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