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辽宁岫岩县驻村第一书记“抱团”直播助农

问题一个个解决,越干越有劲头

本报记者 胡婧怡    2025-10-15 08:33:39    人民日报

辽宁省岫岩县龙潭镇驻村干部利用电商直播平台销售红薯。
本报记者 胡婧怡摄
 

用手搓净红薯上的泥土,对着镜头讲述卖点、特色,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龙潭镇大房村村委会院里,张堡村第一书记刘生根和梨酒村第一书记刘畅支起手机,开始了一场助农直播。

身后,大房村第一书记张广峰带着村干部们忙着打包装箱。“卖货、发货、客服、售后都需要人,第一书记联盟的作用也体现出来。”张广峰说。2024年,岫岩县利用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契机,开展驻村干部助农致富活动,让驻村干部进直播间,帮农产品销售搭上网络快车。

“该播啥、怎么播,一开始说搞直播,大家心里直打鼓。”刘畅回忆,由于各村农产品品种分散、规模有限,各自撑不起一个直播间,大家很快就打造第一书记联盟、共建一个“龙潭镇驻村工作队”直播账号达成一致。

梨酒村的苹果、鹿圈村的乌鸡蛋、张堡村的红薯……驻村干部们梳理出一份龙潭镇农副产品清单。去年11月,梨酒村的苹果成熟了,“龙潭镇驻村工作队”直播间首次开播,请来直播达人做主播,11名驻村干部轮番上阵做助播,1个小时就销售700多单,销售额2万余元。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驻村干部们却犯起了愁:凑了2个月的农产品,一场直播就卖空了,接下来怎么办?打包发货的间隙,大家又讨论起来:“要想直播助农可持续,还是需要产业支撑。”针对龙潭镇农产品标准化不足、规模不够、商品化难度高等问题,驻村干部们转变思路,从帮着农民卖,变为引导农民种。

2024年底,张广峰带队前往辽宁锦州、大连对红薯种苗、种植技术、市场前景等进行调研,又邀请专家来岫岩县考察土壤气候条件。经过仔细论证后,大家决定引进红瑶、哈密、玛莎莉、烟薯4种具有高附加值的红薯。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们共同筹集10多万元启动资金,在张堡村流转了33亩土地,买种苗、投设备,今年正式开始示范种植。

经过一场场直播,“龙潭镇驻村工作队”直播间逐渐走上正轨:从产品确定到包装发货再到客服售后各环节分工明确,自主设计的包装盒印上了“龙潭镇”字样,直播场景从室内直播间转换到丰收的示范田、忙碌的包装现场……截至目前,直播间共开展直播40余场,线上线下联动,共成交各类农产品5000余单,销售总额超18万元。

“大家齐心协力,问题一个个解决,越干越有劲头。”刘生根说。龙潭镇与岫岩县电商创业中心签约,接下来还要对全镇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及种养大户进行系统培训,把助农直播持续做下去。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5日 第 12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无人配送车 迈向规模化
下一篇:推动各族群众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