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团结融合 共促发展

本报记者 郭晓龙 本报通讯员 王 冬    2025-07-16 08:16:23    人民日报

抚远市赫哲族村民为游客表演传统民族舞蹈。
王积信摄(人民视觉)
 

阳光正好,照在抚远市黑瞎子岛镇南岗赫哲族村甘大姐家的小院里。面团在案板上翻滚,擀面杖发出轻快的节奏声。赫哲族的甘大姐、满族的赵姨、汉族的李婶围坐一桌,巧手翻飞间,一个个鱼肉馅的饺子摆满了盖帘。

“搅馅要顺着劲儿,这样才弹牙。”甘大姐说着,把刚包好的元宝饺整整齐齐码放好。后院里,老伴正摘着顶花带刺的黄瓜:“这可都是待客的‘绿色专供’,客人就爱这口鲜!”

谈笑间,手机铃声响起。“后天的赫哲主题亲子房订满啦!”甘大姐笑着把手机递给邻居,“赵姐家还有空房,我这就推给您。”昔日漂泊江上的渔民,如今门口挂上了“民宿联盟”的牌子。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动下,像甘大姐这样的渔民转型为民宿管家,日子越过越红火,全村年均接待游客超4.2万人次。

与此同时,10公里外的莫日根广场上,一场名为“赫集”的少数民族特色文旅活动正火热展开。一家桦树皮画摊位前,赫哲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红带着游客触摸树皮纹理:“早年我们赫哲人用这个记事儿,现在成了联结八方客的宝贝。”

赵红指着远处的抓吉赫哲餐厅和民宿群说:“10多年前这里还是撂荒地,如今每周都有研学团队的车载着天南地北的学生过来。”鱼皮工坊里,汉族媳妇和赫哲族婆婆一起穿针引线;民俗体验区里,广东客商玩起了“鱼王角力”“顶杠”等赫哲族传统体育游戏……

傍晚时分,广场中央燃起篝火,游客手挽手跳起融合了赫哲族舞步的集体舞,火光映亮了一张张汗津津的笑脸。抚远创新文旅融合,依托民族团结助力旅游产业繁荣发展。3年来,超500万人次游客在此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从甘大姐家热气腾腾的饺子,到莫日根广场的欢歌笑语,抚远的故事印证着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当发展的红利为各族群众所共享,当文化的交融使心灵同频共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便如边疆沃土上的石榴花,灼灼其华。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16日 第 1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社部启动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