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展现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的英雄风采,向今年抗战胜利80周年致敬,本刊将陆续刊发军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烽火战旗扬》。这部作品由罗援、叶征两位资深军事专家精心策划、领衔创作,叶征担任主笔,众多专家、文学爱好者参与。创意源于2015年9月3日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战旗方队,讲述每面战旗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彰显战旗蕴含的血性军魂,昭示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历史必然!本期刊发第二十九篇文章。
荣誉战旗名称:田家会英雄连
授旗时间:1942年6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决死第2纵队工人武装自卫旅21团1连
授旗领导机关:八路军120师暨晋绥军区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诞生于1937年,前身为山西新军工人武装自卫旅一部;1942年,为决死第2纵队工人武装自卫旅21团1连;1945年7月,为晋绥野战军独立第2旅21团1连;1946年11月,为晋绥军区第3纵队独立第2旅21团1连;1949年2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3军7师21团1连。1985年,为陆军第54集团军160旅坦克1营1连;2017年,为陆军第71集团军某合成旅1营坦克1连。
晋绥抗日根据地地处山西吕梁山脉和黄河之间,在日寇和陕甘宁边区之间竖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既是保卫党中央的东大门,又是联结延安与各解放区的交通枢纽。
晋绥根据地的中心在山西兴县,晋西北党政军首脑机关长达11年设在这里,领导晋绥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1942年5月,对晋绥根据地觊觎已久的日军,在刚刚结束长达84天的春季大“扫荡”不久,又派出第69师团85大队及部分伪军共1400余人,组成了“讨伐队”,带上炮兵、重机枪等分队,杀气腾腾,卷土重来,妄图一举打掉位于兴县的抗战中枢。
带队的老鬼子是村川大佐,参加过日俄战争,立过战功,是个骄横跋扈的家伙。其在山西盘踞两年多,多次率部到晋西北根据地“扫荡”,杀戮民众,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晋绥民众恨之入骨。
此人一贯独断专行,又诡计多端,与我军几次交手,都没吃过大亏。他自诩对八路军游击战非常了解,是“晋西北通”“游击战专家”“常胜将军”。
出发前,老鬼子给部下打气:“我们这次要杀个回马枪,为大日本皇军立下赫赫战功。兴县八路的不多,防备的没有。”
村川为此也动足了歪脑筋,大耍花枪。他先制造假象,声称要修公路,带领大队人马从岚县东村镇出发,向东南方向静乐县娄烦镇而去。一路抓民夫,抢骡马,欲盖弥彰。然后,5月14日突然转头向西,直奔恶虎滩、界河口,企图经李家庄抄近道突袭兴县县城。
由于晋绥军区和各旅、团主官都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粉碎敌人进犯的决策权就交给了军区参谋长周士第,具体作战指挥由358旅参谋长李夫克负责。
当时驻守兴县的八路军358旅716团大部兵力正外出执行背粮任务,留守的战斗人员不足400人。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形势十分危急。
万幸的是,晋西北新军决死第2纵队工人武装自卫旅(简称“工卫旅”)完成春季反“扫荡”任务后,正在兴县李家塔一带休整驻训。他们临危受命,与八路军716团留守人员共同消灭来犯之敌。
工卫旅是支比较特殊的部队,成员大都是来自山西兵工厂的产业工人,是党在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由北方局和山西省委组织起来的一支工人抗日武装。
工卫旅的结构也有所不同,举家参军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是父子兵,有的是夫妻共赴国难,有的是兄弟几个结伴入伍……
看似是拖家带口,但他们在战场上同样是兵勇将猛。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尤其是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流血牺牲,更会激起工人阶级的集体意识和刚强血性。
晋绥根据地总指挥、120师师长贺龙感慨地说:“世界上只有苏联有个工人师,其次就是我们中国有个工人旅。这是你们的光荣,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
21团1连却是工卫旅的一个例外,不仅清一色的年轻人,而且大都是兵工厂当过童工的棒小伙。战斗力在工卫旅中数一数二,是21团的一把尖刀。
1连连长姓东,名信星,也才20出头,出生在天津卫,三代都是工人。他9岁时随兄辗转来到太原,留在太原兵工厂当童工,备受剥削,正义感极强。
1937年,17岁的东信星就参加了刚刚组建的工卫旅,积极接受党组织教育,对敌斗争英勇,第二年就入了党,很快当了连长。
4年的战斗生涯中,他勤奋好学,进步飞快,整个人就像他干净整齐的外表一样,清白纯正,一丝不苟。
作为一连之长,他参战近百次,头脑机敏,指挥灵活,总是身先士卒,战斗作风非常狠辣,以勇敢不怕死和“爱民如父母,爱兵如手足”著称,深受官兵信服和敬佩。
一次,1连被300多鬼子突袭,牺牲了70多人。望着亲如兄弟的战友遗体,东信星捶胸痛哭,发誓向鬼子复仇!
自此,东信星率1连神出鬼没,更加见缝插针地打击日伪军,被民间尊称为“东1连”。
东信星令日军大为头疼,俨然成了一种魔咒,还给他起了个绰号“东塌天”,重金悬赏他的人头。
为了打好御敌这一仗,军区参谋长周士第进行了周密筹划,下达命令:“必须拖住敌人,留出撤离兴县的时间,保护军区领导机关和当地群众安全转移,然后诱敌深入,迫敌入瓮,择机歼灭。”
工卫旅21团团长张新华、政委王庆生,向东信星传达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对敌人进行分散袭击、侵扰、消耗日伪军有生力量,迟滞敌人行动,让鬼子时刻感到风声鹤唳,寝食难安。
大敌当前,东信星一如既往,不慌不乱,率领1连紧急备战,迎战强敌,挑起了21团的大梁。
他要求全连把武器、弹药擦拭好,并动员说:“小日本一直叫我们‘土八路’,这次就让这些东洋鬼子领教领教我们‘土八路’的铁拳!”
1连战士情绪高昂,摩拳擦掌。一个说:“要好好收拾小鬼子,替牺牲的战友报仇!”另一个说:“小鬼子,要让他们知道咱东1连的厉害!”也有的说:“兴县那么多被鬼子杀害的老百姓不能白死,得跟他们好好算算这笔血债!”还有的说:“小鬼子想从咱们这里进犯延安,门儿也没有,打他个有来无回!”
5月14日黄昏,兴县东南方向隐约传来枪声,村川率日伪军向兴县急进而来。其先头部队进至吴家沟时,被我军警戒部队阻击。
村川以少量部队与我军周旋,指挥主力以密集队形冲过了吴家沟,向西快速杀来,一副志在必得的狂傲架势。
5月15日凌晨,村川带队摸黑走了大半夜,进至距离兴县县城40里的李家庄。
兵不厌诈,事贵应机。八路军利用村川疑虑重、急于立功的心态,发挥工卫旅擅长利用各种装备的特长,在敌人进犯的途中用地雷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方式,不断袭扰、迟滞和消耗敌人。
村川不怕有人阻挡,就怕见不到对手,见有八路军藏头露尾,果然中计,就像闻到腥味的黄鼠狼一样追了上来。
但他也不敢过于冒进,只是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试探性攻击,结果连续两次出击,都被负责前线指挥的386旅参谋长李夫克派出的阻击部队击退。
村川摸不准我军虚实,犹豫不前,患得患失,1000多人挤在狭小的山沟里蠢蠢欲动。
利用这个机会,兴县的群众和军区领导机关加快转移,带走了所有的物资和粮食,只留下一座空城。
5月16日,在晋西北冰冷的山沟里困了一夜的村川,终于按捺不住,决定孤注一掷,带着上千人马向兴县方向扑了过来。
李夫克命令按兵不动,让开正面阵地,监视日军通过山间公路,埋伏待机。
看着这些耀武扬威的日伪军向兴县进发,东1连这些产业工人出身的八路军战士,新仇旧恨涌上心头。
他们忘不了日军进犯山西,敌机轮番轰炸,导致太原兵工厂、矿山疏散关门,令他们一夜间失去生活来源,无家可归。
也忘不了当年全家老小在工厂当牛做马,拼死拼活挣扎在死亡线上,是共产党拯救了他们,让他们明白了斗争才能存活、团结才能胜利的革命道理。
更忘不了去年日军1万多人连续“扫荡”,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仅兴县就被掠走和杀害群众593人,奸淫妇女463人,抢走和烧毁粮食72万斤,拉走和屠杀牲畜1.2万余只,烧毁房屋630间。
一支部队连着一个阶级,一个阶级传承着一种仇恨。如今报仇的机会终于到了,决不能让这些杀人恶魔活着回去!
5月17日清晨,村川终于看到了兴县城,心中一阵狂喜,但马上又疑神疑鬼起来。城垣静得瘆人,也不知八路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命令炮兵对城内一阵狂轰滥炸,硝烟散落后,仍不见城内有任何动静,才壮起胆子,指挥部队小心翼翼进了县城。
城里果然一个人影也没有,除了被炸毁还在冒烟的房子,就是空荡荡的街道,能听到的只有1000多日伪军“咔咔”的皮靴声。
这不寻常的寂静,让村川感到毛骨悚然。他突然觉得危机四伏,前途未卜,中了八路军的空城计!于是洗劫一番后,立即传令撤退。
但是鬼子进来容易,出去就难了。周士第和李夫克早就料到敌人此次孤军深入,占不到便宜就会迅速撤离,正好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令358旅旅部率716团和工卫旅机动设伏,同时调兴县游击队、358旅8团、决死2纵队、4纵队、独立1旅所有在附近的零散力量参战,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
工卫旅21团团长张新华和政委王庆生来到1连阵地,要求1连官兵发挥工人阶级不怕苦不怕累、敢打敢斗的精神,发挥本地人熟悉环境的作战优势,追击、伏击、堵截敌人。
日军刚从兴县退出6里多,就遭到东1连的阻击。日军若反击,东1连就迅速撤离;若不反击,就狠狠地打,让日军伤亡不断。
就这样打打停停,鬼子一整天只行进了12里。当晚,无计可施的村川只好下令在兴县东南的白家堰驻扎。
接下来,日军连续几天都是进退两难,被拖得疲惫不堪,加之道路不熟,在山里转来转去,始终走不出去。
根据敌人窜行的方向,周士第和李夫克判断鬼子应该会先向南奔二京山,再向东经田家会,逃回岚县东村老巢,于是决定在田家会设个大口袋。
向120师师长贺龙电话汇报后,周士第即令所有部队快速穿插到二京山地区,在黄家堰、双盛村一带设伏。
5月18日上午10时左右,工卫旅21团先期赶到二京山龙尾峁的南面高地。东信星举目望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雄峰挺立,不禁赞道:“好一个杀敌战场。”
不久,村川果然带着日伪军出现在二京山,并一头扎进了我军布置好的“口袋”阵里。
这时,716团外出背粮的部队在团参谋长王绍南带领下,经过一昼夜160里的急行军,也赶了回来,我军如虎添翼。
面对仿佛从天而降的八路军大阵仗,进入埋伏圈的村川大惊失色,派出的100余人先头部队,也被迅速歼灭。八路军还抢占了龙尾峁东南高地,断了他的后路。
一阵慌乱过后,村川这个老鬼子镇定下来。他发现龙尾峁南面与西面的阵地火力相对薄弱,似乎装备不强,于是集中一个中队的鬼子发起了冲击。同时又派出一部分兵力,企图绕到侧后方,实施鬼子常用的“两面夹攻”战术。
他哪里知道,阵地上正是工卫旅21团1连,看似火力薄弱,战士却大多是兵工厂的工人,在工厂就经常亲手验枪,对枪械的构造、性能十分熟悉,几乎个个都是神枪手,每开一枪就能撂倒一个敌人。
在东信星指挥下,子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追着敌人飞,将鬼子一个接一个放倒,打得鬼子伪军后来干脆不敢露头。
突然,机枪卡了壳,“嗒嗒”声停了下来。鬼子伸出脑袋,蠢蠢欲动。
关键时刻,东信星十分着急,刚要询问,机枪又欢叫了起来。原来有惊无险,身为造枪工人的机枪手,很快修好了武器。
东1连还利用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形,把手榴弹拉火后停顿一下垂直往下扔,让一颗颗手榴弹在鬼子头上爆炸,扩大了杀伤面,崩得日寇像炸了窝的马蜂似的乱碰乱撞,死的死,伤的伤,还有不少被挤下了深沟,摔得半死。
716团参谋长王绍南在望远镜中发现了鬼子企图绕到21团背后,立刻派2营抢先一步占领了肖家洼南面的高地。当迂回的敌人赶来时,正好面对2营战士的枪口,等待他们的是一阵急速地射击。
东1连战士配备的弹药毕竟有限,即将消耗殆尽。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只听东连长怒吼了一声:“龟孙子们!老子今天就在这里宰了你们!同志们,上刺刀!”
随着一阵杀声,战士们跟着连长跳出战壕,奋勇杀入敌群,跟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早就抱定死也要消灭鬼子、为亲人报仇、为战友雪恨的东1连战士,憋足了劲儿,杀红了眼。有的浑身是血,仍然搏斗;有的和敌人抱成一团,卡住了鬼子的咽喉;有的拉响了腰间最后一颗手榴弹。阵地上八路军战士的喊杀声,敌人垂死的挣扎声,与火光和硝烟混杂在一起。
此时,鬼子已被1连战士的气势所压倒,两脚发软,斗志全无,没了武士道精神。
当伪军告诉鬼子中队长横尾,对面的就是“东塌天”这尊抗日大神后,横尾顿时泄了气,攻也不是,退也不是。暴怒的村川抽出了战刀,严令横尾带队再攻,否则就得以死谢罪。
为了执行老鬼子的命令,横尾困兽犹斗,带队又一次向山上攀爬,结果刚进到半山腰,就被1连神枪手一枪毙命于山岗,在异国他乡成了孤魂野鬼。
东1连顺势缴获了横尾的军刀、配枪、随身文件和战马,全连士气大振。
战斗一直打到夜幕降临,天色越来越暗,双方的体力都达到了极限。八路军官兵因营养不良,半数人患夜盲症,不便夜战,遂暂停战斗。鬼子也因士气低落,抱团防卫,夜不能寐,草木皆兵。
入夜后,周围似墨,已经负重伤的村川感到末日将临,命令日伪军趁机绕过我方阵地,向东南逃窜。
李夫克发现后,即令吹号摸黑追击。患夜盲症的战士由部分眼睛好的战士带着玩命飞奔,于5月19日黎明在田家会与孔家沟之间追上了敌人。
作为主攻的东1连率先在田家会西北高地与敌激战。村川见逃跑无望,又令构筑工事,企图固守待援。
5月19日傍晚6时30分,总攻开始,我军如同汹涌澎湃的洪流,从四面八方涌向敌人,枪炮声、喊杀声、呼啸的狂风声,响彻山谷。
东1连继续担任主攻任务,突击队员们利用漫天风沙为掩护,冲在最前方,最后与大部队一起将村川残部压缩在了田家会村内。
在八路军的猛烈攻击下,腹部受了重伤的老鬼子村川昏死过去,鬼子中队长稻田命丧黄泉。
日伪残兵失去指挥,丢盔弃甲,落荒而逃,乱成一团,很快丧失了战斗力,除极少数残敌裹着昏迷不醒的村川,趁夜逃出大山跑回报丧外,奔袭兴县之日伪军1400余人几乎全部被歼。
村川这个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刽子手,孤军深入,弄巧成拙,最终吃了大亏,受到了应得的惩罚,毙命折戟田家会。
至此,这场历经7个昼夜的艰苦战斗,以八路军大胜告终,狠狠打击了日伪气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士气,保卫了晋绥根据地中心地区,创造了晋西北反“扫荡”斗争以少胜多的一个光辉范例。
工卫旅21团1连由于战斗英勇、战功卓著,被八路军晋绥军区授予“田家会英雄连”荣誉称号。
两年后的一次突围战斗中,东信星为抢救负伤排长宋清泉,返回阵地时被日军集火射击,身中数弹。敌人要抓活的,东信星举枪击毙两个敌人后饮弹自尽,壮烈殉国,时年24岁。
日本兵慑于“东塌天”声威,敬其忠勇,把东信星遗体扶正,鞠躬敬礼。这一场面恰被地里干活的两个农民看见,并跑回报信。
东信星遗体后来被当地群众收殓,安葬在界河口村南山上。《晋绥日报》当时刊发了《战士群众痛哭连长》《连长爱护群众》等悼文。《解放日报》称东信星是“威震敌胆、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东信星牺牲后,每当东方发亮、启明星升起时,当地军民就会说是东连长来了,然后便双手合十、默默遥拜,以寄托心中的敬仰与哀思。
(执笔:叶征、孙英伟)
(《人民周刊》2025年第18期)
(责编:张若涵)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