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山西霍州市改良传统年馍工艺——

创新推出致富馍

本报记者 付明丽    2025-01-31 06:57:00    人民日报

早上8时,山西霍州市冯南垣村村民师红兵一家开始蒸年馍。揉、捏、搓、压、卷、剪,面团随之成形,红枣点缀其间。不一会儿,一个个年馍就呈现在眼前。

半小时后掀开锅,屋子里麦香四溢。“无馍不成年,孩子们回家就爱这一口。”师红兵笑着说。

霍州年馍是当地人过春节不可或缺的美食,也是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霍州年馍发面不放碱,而是用传统酵头,中间多次投放面粉,需要发酵3天。“由于发酵时间长,年馍口感偏酸,只适合本地人口味,但不利于打开市场。”霍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蓝亚强说。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酵头。”蓝亚强介绍,霍州市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采集了10多种传统民间老酵头,提取优势菌种反复试验,将发酵时间缩短至1小时,并改良了年馍口感。

为确保年馍品质,霍州市研发无菌热包装技术,延长年馍存放时间;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实行订单式生产;探索年馍统一原料、统一发酵、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的生产模式,吸引全市120余家工厂加入。

为把年馍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23年,霍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社会资本,成立了霍嬷嬷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走进霍嬷嬷公司,车间里,3条生产线有序运转;发货区,胶带撕拉声此起彼伏。传统的霍州年馍用白面和红枣制作,外形单一。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建设花馍生产车间,研发了节庆、祝寿、礼品等系列花馍。“你看,乙巳蛇年春节推出的这款金蛇送福花馍特别受欢迎。”花馍车间主任杨荣喜笑颜开。

香喷喷的年馍,也是百姓的“致富馍”。2024年,霍州年馍产量达3万吨、总产值超2亿元,带动5000多人就业。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31日 第 0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车厘子丰富果盘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