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亮相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探讨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记者 何娟    2025-06-23 11:09:44    人民周刊网

6月18日,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期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新书推介会。文化学者、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该书作者崔岱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张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宋强等嘉宾齐聚一堂,共话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与生活实践。推介会由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获得者米夏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辑饶涛、总编辑助理兼营销中心主任姜钰作为出版方代表出席活动。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新书推介会活动现场。

 

“职场初次见面如何行礼”“节日拜访怎样挑选伴手礼”……在北京理工大学教学期间,崔岱远常被学生问及相关问题。这让他意识到,传统文化不应束之高阁,而应成为解决生活困惑的实用指南。在《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书中,他用充满京味的语言,将《论语》《礼记》等经典作品中传承千年的礼仪规范、为人处世的经验智慧,转化为如“进门随手关门体现修养”“正确的握手姿势传递尊重”等普遍适用的行为细节、社交技巧,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当下,服务于现代读者的实际需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功底与独特视角。

 

文化学者、北京读书形象大使、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作者崔岱远。

 

碎片化阅读时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书巧用短篇幅设计,每篇仅1000余字,通俗易懂。张莉从学术与阅读体验的角度深入剖析这本书,在她看来,书中每篇文章都像一把钥匙,帮助读者打开《论语》《礼记》等经典作品的大门,与圣贤对话。“作者没有停留在知识介绍的层面,而是直击当代人的生活痛点,用传统文化为焦虑、迷茫的都市人提供心灵慰藉与生活智慧,真正赋予经典新的生命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张莉。

 

当前,数字阅读、AI技术冲击出版行业与纸质图书,怎样以传统文化为卖点,吸引读者回归纸质阅读,是出版人、阅读推广人共同思考的问题。宋强认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书展现出强大的“抗AI性”,精装设计、木纹纸内封搭配烫金图案以及60篇精美插图,每一处细节都传递出纸质书在当下无可替代的文化温度。“作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内容,更是AI难以复制的原创智慧。”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执行董事(社长)、党委书记、总编辑、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宋强。

 

米夏现场朗读《所谓生活》片段,传递“命运如风雨,人当栉风沐雨而活”的哲理。她认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是一本“四有”好书:有料、有用、有品、有趣。

 

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获得者、主持人米夏。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书会友 推动交流互鉴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