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AI赋能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专题研讨暨安徽省新时代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在合肥启动。此次活动由安徽省教科院主办,合肥市教科院承办。
安徽师范大学陈文忠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俞晓红教授、安徽省教科院俞璐老师、谢发茹老师,合肥市教科院刘劲凤老师,合肥十中王国文老师,各地市教研员,安徽省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计划李安国、张松林、韩文科、郑少平、郑丹、吴金红、王晓莉等名师工作室团队,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学语文老师共计300余人参加开幕式。
俞晓红教授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为题,从为什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切入,强调经典名著的系统化、整体性阅读。指出当下对《红楼梦》的阅读教学存在着理念认知过犹不及、教学设计限而不圆、施教场域殊形异观三个方面的问题,相应对策在于突破认知局限,正视阅读文本;突破思维窠臼,重构教学内容;突破操作惯式,创建文化场域。俞教授提出,语文教师可以以《红楼梦》为支点,通过整本书阅读培养中学生结构化思维、审美能力与价值观,最终实现“文学育人”的核心目标。
活动现场,合肥六中王浩磊老师、淮北实验学校洪婷老师、太和县双庙中心学校谢慧玲老师分别围绕《红楼梦》《骆驼祥子》《水浒传》等经典作品,采用说播课的方式展示了他们在整本书阅读框架建构、主题探讨、人物形象分析、AI赋能等方面的积极探索。
本次活动还对《乡土中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强调不论是文学阅读还是学术阅读都要进行文本细读,语文学科的“术”在于听说读写,“道”在于文化传承。《乡土中国》全书要义在于六句话:乡土中国的三大特点;本书的阅读史;构建全书的理论体系;对核心论题作了拓展研究;探寻了其理论来源。《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策略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明确学科性质,解剖著作体系,抓住核心概念,梳理逻辑层次。
活动期间,武汉市经开区一中的张蓓蓓老师和合肥十中的王国文老师分别就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进行专题分享。张蓓蓓展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文本、图像、视频等方式助力教学全流程,并向现场的老师呈现了如何依托相关平台结合“两主四环”模式推进《红楼梦》教学。王国文提出“三维六翼”人机共生阅读范式,以“文本细读、科技赋能、协同育人”为三维经线,将传统六大学习任务升级为“群像经纬”“性格光谱”等六翼实践体系;并通过VR场景还原宴饮礼仪等技术应用,破解了原著体量庞大、文化隔阂等教学困境。
据介绍,本次专题研讨活动,为破解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痛点难点提供了创新路径,也明确了AI技术的应用须始终服务于语文学科本质和育人目标。展望未来,既需深入探索AI赋能教学的创新应用,用科技之翼拓宽认知的疆域,更要坚守语文学科的人文底色,以人文之心守护精神的故乡,在墨香与代码之间,寻找整本书阅读的当代注解,让经典名著在智能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人文光辉。(郑丹 吴金红)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