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艺术 > 正文

包头小丽花合唱团培养数千名小歌手

歌飞草原 情满故乡

本报记者 赵景锋    2025-09-24 08:25:11    人民日报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的小丽花合唱团排练厅里,钢琴伴奏下,嘹亮的童声传来,旋律优美,节奏有力。

小丽花合唱团是个少儿合唱团,成立于1998年12月,至今已累计对数千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合唱艺术培训,多次获得全国和国际大奖。

从气息训练到声部配合,从咬字发音到情感表达,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感受着合唱艺术的魅力。“我们帮助孩子们培养倾听、合作、尊重、分享等品质,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全面提升音乐素养及综合素质,也让他们更加热爱家乡故土和草原民族文化。”合唱团创始人陈莉说。

10岁的许皓轩和9岁的许卓欣兄妹,都是合唱团的成员。训练间隙,他们抓紧练习刚刚学会的《草原晨曲》。“今天练的这首歌,是包头城市初建时传唱的歌曲,爷爷奶奶辈年轻时也爱唱。”合唱团的指挥张嘉芮说。

年少时在小丽花合唱团训练多年的董冠奇,如今是兰州大剧院的一名声乐演员。“当年在合唱团排练,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董冠奇说,“合唱团的经历,让我自信和乐观,启蒙我走上音乐道路,也赋予我的人生更多可能。”

扎根祖国北疆的文化厚土,充满民族文化特色的节目是小丽花合唱团的一大特点。合唱团的蒙古族声乐老师呼斯楞,将长调、呼麦等演唱技法穿插在授课中,还会在日常伴奏中融入马头琴、四胡等民族乐器。

“这种演唱技法与传统合唱有所差异,更有助于孩子们开拓视野,提升艺术素养。”呼斯楞说。多年来,呼斯楞和孩子们共同演绎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节目,让民间蒙古语童声合唱大放异彩。

就在孩子们练习得热火朝天时,隔壁一个稍小的排练室内,“妈妈班”的课程也正在进行。“‘妈妈班’的成员主要是孩子们的母亲。她们和孩子共同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合唱团的兼职指挥周亚鑫介绍。

合唱团成立以来,已累计举办10余场小演员和“妈妈班”同台演出的母亲节专场音乐会。定期举办的“小丽花之夜”合唱音乐会、“花开盛夏歌未央”专场音乐会等,已成为包头市民熟知的演出品牌。合唱团还组织孩子们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公益演出,收获许多好评。

(赵文琦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9月24日 第 07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向北音乐”——一场音乐节背后的地理文化突围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