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好文荐读 > 正文

原来汉字兴安阳

张建全    2025-07-29 11:30:50    《人民周刊》

也许因为黑夜,阳光更加明媚;也许因为地下埋藏着一个世界,地上的世界才更加灿烂辉煌。

不是吗?兵马俑出土以后,我们对千古一帝秦始皇便有了更加立体的印象;因为甲骨文的出土,我们就更加清楚了方块形汉字的前世今生。

 

图为嵌绿松石刻辞骨,中间有甲骨文“田”字。

 

蛇年春,我来到甲骨文的故乡——安阳。这天是2025年4月20日,是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

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予以支持的“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同日在安阳开幕。此次盛会首获联合国授权,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识。

这届大会以“文字·文明·科技·未来”为主题,涵盖甲骨文研究阐释、汉字教学普及、文旅文创、国际传播与交流互鉴等内容。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名海内外嘉宾与会,共话汉字保护与传承,其规模和影响力达到了历史新高度。

显然,汉字不仅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创造,也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辉煌成果。

安阳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七朝古都,亦是中国唯一的“文字之都”。当不分国界、不论肤色、热爱汉字的朋友同聚安阳,共赴千年汉字之约时,发明与发现甲骨文的先贤们,可知你们在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方面,搭建了一座何等宝贵的金色桥梁。

我的老家在西安北郊,与东郊临潼连畔种地。小时候,我多次随父亲去临潼(已撤县设区)骊山脚下的华清池(唐华清宫)洗澡。

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西杨村农民在打井时,意外挖出许多古时陶俑碎片,由此引发各级考古部门联合出动,挖掘出土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坑”。

因为近水楼台的缘故,在考古施工期间,我们就纷纷骑车前去看过“热闹”。自那之后,我常为兵马俑是我们老家的出土文物而自豪。

安阳人当然更有自豪的理由,因为他们更早地发现、发掘出土了殷墟文物,尤其是甲骨文。

相比兵马俑,殷墟早于1928年就开始发掘了。它是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作为殷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殷墟的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它为商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殷商文明当属中华文明版图中的核心板块。

以商代而言,上可追溯至夏,下可延续至周。它在中华文明和国家形成过程中作用巨大。我们不难看到,殷商时期不仅是中国青铜时代文明的顶峰,更是上承千年文明融汇之趋势,下启三千年多元文明延续之格局,对中国社会延绵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明的内涵丰富,别的暂且不表,这里单说甲骨文。

商周时期,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甲骨文1899年被发现,商代前期的遗存发现于郑州商城,后期则以安阳殷墟为代表。

甲骨文是商代晚期最主要的文字,2022年考古发现,甲骨文已经多达15万片,内容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记录,也有许多邦国部族的族徽名称。

经专家考证,甲骨文约有4000个单字,反映了文字符号系统的基本构成。与《说文解字》确立的定型古汉字符号系统相比,甲骨文已具备汉字构形的各种类型,兼备传统“六书”中之“四体”,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表明殷商晚期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已基本确立了构形方式,构形系统趋于成熟。从字形构成、符号化程度、书写形式和使用功能等方面可以看出,甲骨文是一种经历了漫长时间发展、结构成熟、功能完备的文字符号体系,是确定汉字进入成熟阶段的、体系完整的文字样本。

2017年10月,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我在参观安阳王陵遗址时,了解到今天仍然使用的、在甲骨文中可以找到的字或词——

“辖”字,其本意为大车轴头上穿着的小铁棍,可以管住轮子使其不会脱落。现在则多用于“管辖、直辖市”等。

“模样”一词源于古代(殷商)铸造器具,如青铜器的模具概念,其词源可追溯至“模”与“样”二字的本义及演变过程。现在人们常常形容“很像”时,挂在嘴边的“一模一样”便出于此。

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自《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以“驷马(四匹马拉的车)追不上舌头”比喻言语出口的不可逆性。殷商时期的战争,是离不开马匹的,而四匹马拉的车,是动力最足、速度最快的车……

在安阳文字博物馆,我仔细观看了甲骨文的实物展品。尽管汉字的发展是以甲骨文为基础的,但那一个个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绝大多数是观众无法辨认的。如果用人生的代际相传来比喻,似乎可以说,今天汉字之于甲骨文,犹如曾孙之于曾祖,尽管身体里全是祖宗的基因,却互不相识。

好在有一大批热衷于“甲骨学”的专家,为我们搭建起古今相通的桥梁。中国近代有“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文字学家唐兰曾评价:“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由此可见,“甲骨四堂”对甲骨文的研究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在“甲骨四堂”之后,还涌现出“甲骨四少”:唐兰、容庚、柯昌济和商承祚。

唐兰(1901年生),曾受教于罗振玉和王国维,著有《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和《殷虚文字记》等;容庚(1894年生),在罗振玉的推荐下进入北京大学任教,著作有《甲骨文概况》;柯昌济(生卒年不详)年轻时就展现出在甲骨文研究上的天赋,深得王国维赞赏;商承祚(1902年生),19岁时拜罗振玉为师,两年后出版《殷虚文字类编》,并在中山大学任教,专讲甲骨文。

当然,上述8位专家只是中国甲骨文研究团队中的代表而已,更多参与其中且贡献卓著者不及细述。

我姓张,经导游帮助,在甲骨文展品中找到了“张”字的写法。只是古今对照之下,如果没有导游解说,我是不会认识殷商时期的“张”字的。但令我印象深刻的字是“田”字。它的笔画写法,从甲骨文时期到现在,悠悠3000多年,竟然一模一样,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改变。我久居南方的田姓朋友,在收到我拍摄的带有“田”字的甲骨片时,惊叹道:“为了这一片甲骨,我必须带着田家老小去一趟安阳!”

想到安阳看一看的,恐怕不止这位田姓朋友。对于喜欢提笔写作的人,大多对文字会真心喜爱。他们大概也会像我一样,对“文字之都”安阳充满了向往之情。

在国际汉字大会上,土耳其汉学家、北京土耳其文化中心主任阿尤布·撒勒塔史说:“要了解中国,就必须先了解中国文字。”

是啊!如今堪称汉学家的人,几乎遍布世界每一个国家。有了他们,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拥抱中国,才会更快更好,才会更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题中“汉字兴安阳”之说,实际上是欠妥的,似乎改为“汉字兴自安阳”更为恰当。但我又一想,汉字兴自安阳没有错,但安阳由于有了“文字之都”这个名片,它必然会因此而文字兴、文化兴,各行各业都会兴。

推而广之,这里说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字,因此得到全面振兴的,必然是中华民族。

(作者为北京市朝阳区作协副主席)

 

(《人民周刊》2025年第13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5年第13期

上一篇:墨迹仿佛未干(重读抗战家书)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