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奇怪的情绪忽然从心底涌出,一遍遍翻搜乡土残留于味蕾的记忆,尤其是喜欢吃的那些美食养成的味觉习惯,总是令人念念不忘。直至今天,我才明白那是家乡的美食绑架了我们的身体记忆。
其实,这种记忆藏着世人对时间的态度,而美食在入口后散发出的那种悠长的回味,也是时间的回味。“羊肉”就是利用镶嵌在时间里的那一瞬间,用食物形状告诉了世界真相,让我们拥有、共享。
《说文》中讲道:“羊,祥也。”《周礼·夏官·羊人》记载:“羊人掌羊性,凡祭祀,饰羔。”羊在古时是重要的祭祀食品,被赋予吉祥的象征。《本草纲目》中也说,羊肉是大补之物,能比人参、黄芪。正因如此,人类食用羊肉历史悠久,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渗透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中。
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和野羊肉之分,我国北方和南方在饮食习惯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北方人口味重,南方人偏清淡。这也导致了其做法上的差别。在北方,尤其是草原地区,食材资源丰富,羊的个头大,膻味小,一年四季,羊肉管够,都倾向于原汁原味的粗放式做法。而南方人呢,看中的是食之既能御寒,又可补身,它既是食材,又是药材,对虚亏体质有治疗和补益的效果,常在秋冬季食用。作为冬令补品,人们习惯于带皮吃,做法精细,佐料和配料也极为丰富,比如白切羊肉。
白切羊肉在江苏海安,乃至江海平原极为普遍。无论是城镇中的大酒店,还是小巷里的小饭馆,以及百姓家中的宴席,白切羊肉是必备的一道招牌菜。逢年过节,此菜更是少不了。
我是海安人,白切羊肉当然吃得多。只要我一有雅兴,便会叫上几个朋友,去羊肉馆美美吃上一顿。去羊肉馆吃羊肉,从民国至今,海安有两个好去处,一个是丁所,一个是曲塘,方向正好相背。丁所羊肉说起来,可追溯到唐开元年间,各地商贩逐“吴盐甲天下”之利到海边挑私盐,饥饿的时候便杀滨海草田中的山羊,放在水里清煮,渐渐演变成独具风格的丁所羊肉。当然,曲塘羊肉也有100多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曲塘镇餐饮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而名扬国内外。其实,两地的羊肉区别并不大,不是吃家,一般难以辨别。吃客的味蕾是鉴别食物最灵敏的检测仪。我住在海安,因去曲塘方便,我的选项是去曲塘。再一个原因,当走在曲塘大街上,满眼都是羊肉馆,什么韩宝余羊肉馆、吴连喜羊肉馆、西桥羊肉馆……那“羊肉味”溢满世界的香气,把路人熏醉了,口水直往肚子里咽。即便囊中羞涩,也得扭过头来,朝馆里看看,吸上两口,沾沾“羊气”,也算是对味蕾的一次满足吧。而我呢,此情此景正如我愿,必然会释放出浪漫的诗情古意,那种觅食的欲望更加强烈,不进馆子都不行了。
刚刚坐下,因为我们是常客,老板知道我们想吃什么。不一会儿,典雅的青花盘盛着精细刀工切成的干片羊肉,层层叠叠,纹理分明;盖头是生姜丝、蒜白,有时还添有香菜,于是,赭红、鹅黄与乳白、青翠组成了一幅绝妙的静物图。
而这幅“静物图”什么时候开始食用是有讲究的。通常情况下,主人必须等食客清赏后,添上酱油、小磨麻油等佐料,食客方可使用。但这个时间段是可变的,可长也可短,如果食客是第一次来海安吃羊肉,那他们观赏的时间会长些。当然,这也是“羊”老板所期待的。
那为什么海安的羊肉会这么时髦呢?
为了弄清羊肉制作的秘方,三年前冬季的某日,我走进了现场,目睹了“羊”师傅的精湛技艺。
曲塘羊肉以口感细腻、肉质鲜嫩、没有膻味而名扬天下。食材上,选自本地优质山羊,而这种山羊,在平时吃的是青草、红薯藤以及小麦和玉米秸秆。在冬春枯草季节,则以玉米、大麦、大豆、麸皮、饼粕等为补充,这样喂养出来的山羊,膻味淡、肉质嫩、肥瘦适合、绿色健康是它们共同的特征。
但凡开羊肉馆的人都知道:材好,还要手艺好。
宰杀后的羊壳要分成块,用清水浸泡24小时,中间需要更换4次水。入锅前将羊肉洗净,在开水中汆一下,以除去羊肉中残余的血水。换上清水后,羊肉下锅,依次放入装在袋里扎有小孔的白萝卜、红枣、桔子皮、少许核桃仁和料酒。这些辅材在水中会释放出各自的味道,随之融合发生奇妙的反应,既能除去羊肉自身的膻味,又能催生出羊肉原本的清香。
这时,“羊”师傅开口了:“为了推陈出新,满足各类人的口味,我反复试验,在煨煮羊肉时,若同时加入茉莉花茶和山楂,那口味真叫顶呱呱,让人百吃不厌。”
这一点我坚信无疑。因此,茉莉花茶和山楂的加入又是手艺人让羊肉食之无膻味的点睛之笔。
大家都知道,茉莉花茶中的茉莉花素、茶氨酸和茶多酚可以分解羊肉中的癸酸和乙酸所发出的挥发性膻味,加之羊肉性温,茉莉花属性寒,两者相得益彰,使羊肉趋于温和,从而适合更多人食用。
山楂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酶和山楂酸,脂肪酶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山楂可以提高蛋白质分解酶的活性,而肉类的主要成分正是蛋白质和脂肪。因此,加入山楂不但可以缩短熟烂羊肉的时间,还能减少羊肉中脂肪和胆固醇含量,可谓一举两得。
我听后,点点头,原来如此。但就在此刻,只见“羊”师傅上前一步,揭开锅盖,用大火烧煮,让各类辅助食材和香味迅速融入到羊肉中。几十分钟后,他捞出半熟的羊肉,此时的羊肉已经没有了一丝膻味。再换上清水,将整块老姜拍松、一把香葱打结放入,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炖焖。不过,此时的火候决定着羊肉的口感,若时间太短,羊肉的香味会被膻味所掩盖,肉质僵硬,且难以咀嚼;若时间过长,又会导致羊肉松散,烂而无香,嚼之无味。
须臾,我突然听到:“好了,可以起锅了。”
我本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怎样才能知道羊肉最佳口感的时间?”我想了想,还是别问了,“羊”师傅又没有主动告诉我,这里面肯定隐藏着秘密和说法。
其实,他们也很不容易。为了“口感最佳的那一刻”,他们不知要经过多少次摸索与试验。不摸索,就得不到发展;不发展,传承将难以为继。
接着,他用熟练细腻的刀法将羊肉与羊骨分离,羊肉放到一旁自然冷却,而羊骨则还于锅中煨汤,一时间氤氲腾腾,浓郁的香味正源源不断地从店里涌出,在街头巷尾弥漫着,诱惑得让人欲罢不能。
当今,海安羊肉更牛了,其做法也是五花八门。除了最有名的白切羊肉,还有羊眼闷蛋、酥脆羊耳、酱汁羊蹄、孜然羊排、糖醋羊肝、水晶羊脑、羊肉馄饨等,以及烤全羊,每一道美食似乎都在挑逗着味蕾,给予人们极大的享受。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一道名菜被叫响,毫无疑问,这个地方必定令人瞩目。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海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人民周刊》2025年第14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