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预算报告被称为“国家账本”。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持续用力、更加给力?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改善民生,财政政策有哪些举措?代表委员和会外专家展开热议。
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4.1%。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空间在哪、潜力几何?下一步如何发力?将带来哪些改变?记者进行了采访。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要求“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代表委员建议,各方要综合施策、协同发力,让以旧换新行动扎扎实实给百姓美好生活“加把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当前,青年消费群体正成为新型消费的主力军。对经营主体来说,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青年消费需求,让一些企业转型发展、尝到甜头,也让一些企业感慨“年轻人的钱难赚”。消费市场新变化,给企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记者连线会内会外,探讨如何进一步释放青年消费巨大潜力。
东吴证券指出,周四市场放量上涨,上证指数也冲过了3350的压力,短期看震荡向上的概率变大,有望挑战去年12月底的高点,市场主线科技方向活跃,资金逢低积极做多意愿较强,情绪面再度走强。
3月6日,A股市场全天高开高走,创业板指领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381.10点,涨1.17%;深证成指报10898.75点,涨1.77%;创业板指报2234.69点,涨2.02%。
郑栅洁表示,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看去年经济发展情况,我们经历了前高、中低、后扬的发展态势,应该算是令人满意的一个成绩单。
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记者访代表委员,探相关民企,看各地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措施,优化营商环境,破解融资难题,解决拖欠账款问题,不断激发民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相关话题引发热议,有网友问:大力提振消费有哪些制度安排,能给消费者带来哪些“民生红包”?会不会把未来的钱提前花了?消费提质升级,商品和服务越来越优质,价格会上涨还是下跌?……代表委员回应网友关切,积极建言献策。
经济大省挑大梁,是责任也是使命。我们期待各省以更开放的胸怀打破藩篱、破除条框,以更务实的举措,让企业敢闯、资本敢投、人才敢创,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苗成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