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行田长制实现责任到人,运用数字化成果智慧管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防止“占优补差”。
开年中国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2月,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新动能继续成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统一电力市场”什么样?对发电、输电、配电、用电有什么影响?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在其中将分别扮演哪些角色?
从区域布局看,中西部地区引资潜力和空间正逐步释放。今年1月,东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8.7%、46.2%和42.2%。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达到1.15万亿元,近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位于中国的“灯塔工厂”中,除了大型跨国公司设在中国的制造业基地,还有很多本土制造商的工厂,其中有不少创造了行业纪录。
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全国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已达到813个,与2020年相比增加65%。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地处东北平原黑土带中心区,绥化市着力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到实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广阔乡村架设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径,激活了乡村振兴潜能。
投资,在稳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要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以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全球跨国投资波动较大,但我国利用外资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3月11日,央行公布了2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相较于1月份新增信贷和社融等主要指标创单月统计新高,2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明显转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中国人民银行3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实施在即,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即将拉开帷幕,大国货币政策动向无疑将成为接下来一周备受关注的焦点。
近日,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信号密集释放。专家表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奏响了扩内需“三部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必须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让资金“活水”源源不断滋养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大盘。
人勤春来早,田间农事忙。迎着扑面而来的春风,大江南北春季农业生产渐次展开。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今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6.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3.47万亿元,增长13.6%;进口2.73万亿元,增长12.9%,今年外贸实现平稳开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在短期受外围能源价格攀升影响后,国内煤炭市场先于国际原油价格回撤。
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支持新能源企业发展和传统企业节能化、低碳化改造。
蔬菜作为重要的“菜篮子”产品,相比畜牧、水产及粮食产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生长容易受天气影响,产销风险更高。
减碳一定要把握好先立后破这个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
超1.5亿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受经济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
走在通往教育家的路上——访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校长黄春
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