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医生,你是好人,你要救我的命,你跟我走保护我,来来来,我教你写作文吧……”10日记者从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获悉,近日凌晨1时许,88岁高龄的阿公一边拉着两个年轻医生在病房里“遛弯”,一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
手语和盲文是特殊的语言文字形态,是听力和视力残疾人思维、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国家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地区手语打法差异大、盲文拼写不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3000多万听力和视力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就业和生活。
我国约有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这些老年人家庭的真实写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近日发布,为破解失能(含失智,下同)老年人照护难题开出“药方”。
12月10日,东城区朝阳门街道举办社区公益日,志愿者将《老年人数字化出行服务指南》送到社区老人手中,并现场指导老人如何使用手机打车。当天,设立于新鲜社区的3个助老打车暖心车站正式启用。
22年前,一场意外让湖南怀化小伙罗小小失去双手,从此只能用脚吃饭、写字。长大后,最需要帮助的他,却成了帮助别人的志愿者。8年来,罗小小志愿服务超12万人次,还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他说,想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您好!请问您了解无偿献血吗?”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无偿献血志愿者高虎和往常一样走上街头进行无偿献血宣传,“能在国际志愿者日这天抢到名额,太开心了。”这个冬日,身着红马甲的他们成为武汉街头的一股暖流。
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12月3日,陕西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苏特星一行来到铜川市新区阳光广场,参加由铜川市组织开展的集中宣传活动,亲切看望慰问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王成顺、任高峰的家人,为他们分别送去慰问金,送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初冬霜寒,大地苍黄。江苏省宿迁市南蔡乡的蔬菜基地绵延近千亩,一群身着白大褂的师生正在给土壤做“体检”。这是来自扬州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的青年党员,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们为“土医生”。2017年至今,每逢换季,他们都会来到这里为农田“把脉开方”,原本“绝产”的土地也因此重获了绿色希望。
“以前到了冬天,自己带的饭菜早就冷了,现在到驿站里用微波炉加热一下就能吃上热乎饭,暖心又方便。”12月1日中午,在嘉兴平湖市总工会职工服务驿站里,环卫工人王全英开心地说。
近年来,全国妇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的部署,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入推动巾帼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动员2300万巾帼志愿者,以妇女、儿童和家庭民生改善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寒风伴随冷雨而至,新一轮寒潮来袭,凛冽的寒风难阻志愿服务的脚步。11月30日,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即将到来之际,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团委带领部分专兼职教师团干部一行7人到临沭县蛟龙镇开展“希望小屋”儿童关爱行动,为“希望小屋”儿童送去了羽绒服等暖冬物资。
11月16日至18日,内江开展为期3天的“爱悦读·点亮微心愿”书籍配送活动,爱心志愿者先后来到内江市实验小学校(东区)、内江第十一小学校、靖民镇中心校、四合镇中心小学校、永安镇中心小学校等12所中小学校,为200余名儿童点亮了阅读“微心愿”。
近日,亳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志愿者身活跃在城市的交通路口、居民小区、大街小巷,开展交通秩序疏导、劝导规范停车、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为文明创建行动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1月17日早饭后,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湖滨社区“爱心话疗”小分队的志愿者便来到朱玉清老人家里拉家常,陪老人家度过了愉快的一个上午。这是湖滨社区“爱心话疗”小分队通过“话疗”打开空巢老人心结的一个缩影。
前些天,一篇清华学子在“树洞”里的匿名自白上了热搜。他家境贫寒,读大学时每月只花400元,但从研一开始,每学期资助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读书。在自白的开头,他特别提到了T35次列车。
“谢谢,这姜茶很好喝。”“麻烦给我再来一杯。”“味道蛮好的,喝起来很舒心。”上午9点,在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濮家联合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口,王惠玲和志愿者们的免费暖心姜茶摊受到了来往市民的欢迎。大家自带茶杯排着队,只为接一杯刚刚新鲜出炉的红糖姜茶。
29日10时,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山一巷中央厨房,后厨灶火正旺,热气蒸腾。大厨刘光伟挽起袖子,一把手勺在锅内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冒着热气的红烧鸡块被端上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