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广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身着红色马甲的工作人员翟娟凤记得很清楚,在今年春运首日开展的送“福”活动中,大家将自己书写、寓意美好的“福”字送到旅客手中,向广大旅客传递新春佳节最真挚的祝福。就在这时,一位旅客微笑着站在他们面前,给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10000例”,这个数字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对于我国白血病治疗领域来说,却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白血病患者家庭,更是意味着一万个重生的希望。日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骨髓移植突破10000例,完成这个数字,跨越了57个年头。
2月21日,在广西高峰森林公园,兴宁区团委联合高峰林场开展“圆满假期为爱起航”2021年寒假青少年森林科普教育活动,邀请到留邕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弟共70余人参加,并给每个青少年赠送了新春大礼包。
“请天瑞集团领导一定帮忙找到这位热心帮助我们的大哥,我们想当面致谢。”2月22日上午,河南省鲁山县仓头乡堂上村的范率兵一家人手持一面书写有“天瑞培养好员工,助人为乐不留名”的锦旗,专程来到位于汝州市的天瑞集团总部,送到集团副总经理李法伸手上,不停地表示谢意。
壮族姑娘黄文秀出生于百色老区,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投身老区建设。“我来自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黄文秀的决心笃定而明确。
春风送暖,春节假期期间,南京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开展了以“春风行动——关爱儿童”为主题的社区活动,随父母就地过年的流动儿童们在热闹的活动中感受到别样的年味。
大年初六晚上,《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来自南昌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获评“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18年下来,每年有上万名癌症患者家属在他们的“爱心厨房”里炒菜做饭,万佐成夫妇也用自己朴实的举动温暖着众多癌症患者家属的心。
家住新建区的八旬老人缪延相和老伴李根秀为了让留守儿童多学知识,腾出自家屋子建立了“留守儿童”辅导站,这一坚持就是12年。日前,2020年第二批全国“最美家庭”揭晓,缪延相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
“抢到回家的票了吗?”以前春节前夕,这是游子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回家过年吗?”今年春节前,不少人都在观望和犹豫。但最终,“就地过年”代替了跨山越海的奔波。为了“大家”的安宁健康,很多人舍弃了“小家”的团聚。收起行囊,让中国年铺就“平安底色”。
忘带身份证无法献血?近日,武汉血液中心正式推出“刷脸献血”服务,市民献血前的登记工作可在线上完成,没带身份证也并不影响,只需对着设备刷一下脸,即可完成身份认证,全程无接触,极大地方便了献血者。
往年春节假期,广东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象角塘社区都是人去楼空、一片寂静。但当记者今年来到这里时,整个社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新时代大讲堂变成了课堂,身穿鲜红义工马甲的老师正带着社区里的孩子们大声朗读与防疫知识相关的英文句子。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吉林长春市九台区九郊街道新州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采访,正赶上社区书记孔卫平给弘仁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上“每周一节志愿课”。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有序参与消杀、排查登记等工作,助力疫情防控。
“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红绿灯路口右拐就有公交车能到达西湖景区。”“请保持一米的距离有序排队。”……春节七天假期,在杭州的景区、车站、文博场馆、社区等地处处活跃着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他们放弃假期,热情地提供各种便民利民志愿服务,绘成了一抹鲜亮的“志愿红”。
爆竹声声迎新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就地过年成为不少人开启农历牛年的特殊方式。志愿服务、公筷公勺、文明旅游……各地文明实践蔚然成风,文明成为多个城市牛年春节的新时尚。文明,让春节生活更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