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肉类食品是人体获取优质蛋白和能量的重要来源,但其含有大量饱和脂肪,摄入过多可能诱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为此,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寻找一种新型的肉类脂肪替代物,它可以替代肉类中的脂肪,让人们在享受肉类的美味的同时,减少不健康的脂肪摄入。
“这是一次非常及时、完整且高精度的震后地表记录,我们的结论可能对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蒂姆·科斯基(Timothy Kusky)告诉《中国科学报》。
新系统依赖于超薄、灵活和可定制的探针,由临床级材料制成,并配备了可记录微局部大脑信号的传感器。这些探针比当今的临床传感器小得多,彼此非常靠近,从而可在大脑内前所未有深度(可达10厘米)的特定区域进行高分辨率传感。
日前,美国能源部宣布,其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热化学反应的新策略,能将强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 2)转化为碳纳米纤维,这种材料具有广泛的独特性能和许多潜在的长期用途。
研究人员在前期研究的鲜食椰子整果采后室温贮藏过程中椰子水的动态变化基础之上,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电子舌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奇异长喙壳菌以不同方式侵染鲜食椰子整果对椰子水品质的影响。
峙峪遗址位于广义泥河湾盆地(大同盆地)的西南缘,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该遗址发现于1963年,由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奠基人之一的贾兰坡院士主持发掘并进行初步研究。
与恶劣天气“赛跑”,农民兄弟不再措手不及、手忙脚乱,如今,只需几秒,十余万平方米大棚的开开关关就能“一键到位”;农事繁忙,也不一定非要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因为,足不出户,灌溉、施肥也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BESIII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中科院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副主任沈肖雁表示:“超出传统夸克模型的新型强子态的寻找一直是北京谱仪实验最重要的物理目标之一。带电Zc(3900)的发现很可能为寻找和研究新型强子态开启了一扇大门。”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3年可再生能源》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0%,新增装机容量达510吉瓦,太阳能光伏占其中四分之三。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被人们“抛弃”的地沟油,居然可以变成驱动飞机飞行的燃料。近期,多个航空公司宣布将积极探索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应用。2023年底,英国维珍航空的一架波音787客机从伦敦希思罗机场飞往纽约,成为全球首架搭载100%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洲际航班。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超级计算机分析了海洋微生物的基因数据,使用算法预测了数十亿个基因的完整序列。他们将这些填充序列与功能已知的微生物基因进行了比较,从而确定了不完整基因的作用。
微塑料被定义为从5毫米到1微米的塑料碎片,大多数来自瓶子和食品包装等一次性塑料。这些塑料降解缓慢,在被分解为越来越小的碎片时会产生微塑料。人类和其他生物摄入微塑料后,可能对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未知的影响。
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在室温下稳定并直接成像了稀有气体原子的小团簇。最新成果为凝聚态物理及其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开辟了可能性。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