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自主研制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将大功率内燃、电力动力系统集成应用,能够适应高海拔、西部山区、多隧道等各类复杂运行环境,其中很多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的还填补了世界铁路技术空白。
冷友斌认为,目前原奶成本高、自给率较低制约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这就要通过技术攻关,提高单产。”最关键的就是要尽快在良种牛繁育和优质牧草育种方面取得突破,因为两者是影响奶牛产量的关键因素。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教授王璞两年前就呼吁,“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和工艺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国家提出“科技自立自强”,他更加明确了方向,干劲更足。
基础研究见效慢,原始创新需要条件和场景,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我国自然科学奖的项目,许多都印证了科研人员“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重要性,这也意味着对基础研究需要持续保障支持。
比如,台盟中央建议“合理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广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委员提出《借助区块链加强网络游戏监管,助力青少年形成良好网络行为习惯》的提案。
今年全国两会上,雷军与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等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这一问题,并纷纷支招破题。
赫尔辛基大学的Matti Pirinen和同事分析了大约18500位芬兰人的基因组,以研究1923年到1987年间,该国12个地理区域的10个人群的基因组成是如何变化的。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山东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光纤通信与生物光学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梁安辉的科研之路,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砥砺前行的。翻看梁安辉的履历,他的足迹踏遍尖端的光纤通信及生物光学领域,在科研战场上,他始终不忘初心,兢兢业业,做出几个零到一的颠覆性研究。
科技,改变了世界,科技,方便了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们默默的付出,他们以实验室为战场,以创新为灵魂,为实现“中国梦”拼搏奋斗,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李云红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
新能源汽车虽经多年发展,但仍然存在“续航里程焦虑”。由于石墨烯拥有超乎想象的导电能力,石墨烯电池成为车企突破电池技术瓶颈的热门技术,也成为一个核心卖点。目前,“石墨烯电池技术”再次走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