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基础牢、起点高、前景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光辉典范。以此次峰会为契机,中非携手擦亮论坛“金字招牌”,将掀起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合作新热潮。只要28亿多中非人民同心同向,就一定能在现代化道路上共创辉煌,引领全球南方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机制之变背后是理念之变,理念一变发展道路更宽。在湘赣边区域,湖南、江西两省联手治水,不仅“扮靓”了沿河的生态环境,更促成了两地的产业协同、文旅合作。以跨区域生态保护监管协同合作为契机,促进相邻地区相知相亲、协作共赢,地区发展定能不断打开新空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定会更加充实。
文件更精简、更贴近实际,落实就更有力、更能见到实效。把《若干规定》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能让基层干部更好卸包袱、抓落实、创实绩,凝聚起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前进道路上,我们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阔的视野、更有效的举措,深入推进“群雁工程”,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合力推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中非合作论坛不仅是推进中非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也是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重要契机,中国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携手非洲共同奔赴现代化新征程,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续写中非人民相知相亲友谊新篇章。
当今世界形势变乱交织,中国和非洲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加强团结合作。中国和非洲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将为双方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医改与健康中国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定能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更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背靠祖国的强大支持和粤港澳大湾区广阔腹地,依靠自身不懈努力,未来的香港将更加光彩夺目。
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各方的共同责任。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不断提升劳动教育质量,定能让更多孩子爱上劳动、享受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新征程上,坚持以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导向,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定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双方要承担大国责任,共同树立正确认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两国人民谋求更多福祉,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需要各级党组织把“应减之负”减下去,把“应尽之责”担起来,多在实效上用功、少在形式上费劲,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求成效,将减负成效化作新征程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保护,凝聚全社会合力,必能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
“我更喜欢自己在中国风节目里的表演状态,也让我更有自信。”中国艺术体操选手王子露的感慨,道出多少人的心声。坚定文化自信,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一定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冷门不冷,绝学未绝。甲骨文研究以“表情包”、3D打印等形式引发关注;敦煌文化在影视科普、文博文创等的带动下走红……相对冷门的学科频频“出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共振,从中可以看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巨大潜力。挖掘思想内涵,增添文化趣味,激发情感共鸣,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更多冷门学科就会拥有吐故纳新的青春活力,文化传承也就会有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新闻媒体是历史的记录者、现实的守望者、未来的开创者。汇聚更多媒体力量,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一定能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枚枚金牌熠熠生辉,一次次突破振奋人心。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在奥运赛场顽强拼搏、奋勇争先,书写了新时代中国运动员的昂扬斗志和精神风貌,圆满完成各项比赛任务,取得我国参加夏季奥运会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在刚果(金)首都金沙萨,一座形似非洲鼓的建筑吸引人们络绎不绝前来拍照打卡。经过5年施工,这座由中国建筑师设计、中国援建的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即将竣工,成为金沙萨的新地标。作为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重点项目之一,中部非洲文化艺术中心为中刚友好合作增添了新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