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治沙专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铭庭坐在家里阳台的摇椅上,回忆起60年前他与红柳结缘的那一天,仍清楚地记得每个细节。
今年33岁的姚武江是阳煤集团一矿机电工区井下机电队的一名技术员,他2010年参加工作,从一名稚嫩的学生成长为企业骨干,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人人称道的机电技能大师。
2013年博士后出站的温静走上北师大的讲台,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当下的大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如何让他们愿意走进思政课课堂是温静一直的思考。
在考古界潜心研究,“寂静”了几十年的马萧林“一不小心”蹿红,作为河南博物院的“看门人”,他一时还没有适应文化“网红”这一身份。
董慧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班组长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祝平辉:全国劳动模范,曾在全国建筑业抹灰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近20年来,他抹的墙“质量免检”,成为工友们争相学习的“样板墙”。
1980年至今,在火箭发动机焊接岗位上,他练就“神技天焊”,在0.16毫米上创造火花艺术,肩负起航天报国使命,他焊接过的火箭发动机占我国火箭发动机总数的近四成。
安塞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康延伟被安塞区委确定为市脱贫攻坚县区联络员、市脱贫攻坚巡查督查组协调员、市脱贫攻坚工作信息员、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综合协调员。
4月上旬,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2019年度“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启动,这两项活动创始者是我国影视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
郜振蕊多次跟随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大爱仁医”吴殿华远赴全国各地参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人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3000小时,是“道德楷模”也是优秀志愿者。
作为启明创投在医疗投资领域的主理人,梁颖宇在这个领域耕耘13余年,投资金额达到约5.5亿美金,有“中国最懂医疗健康的女性投资人”之誉。
李云才身着西装,脚蹬皮鞋,踏在人民大会堂地板上,胸中挂怀的依然是四时农事;心中装的,有自己未脱农籍的父老乡亲;所惦念的还是那片“希望的田野”。
1956年夏天起,交通大学师生员工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手持印有“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字样的粉色车证,登上火车,从上海迁往西安,涂铭旌就是其中一员。
经过勤学苦研,黄景图从普通维修工成长为漳州招商局码头公司的主修工,获评福建省优秀高技能人才、福建省劳动模范,还成立了自己的劳模工作室。
2014年春,我认识几十年的一位老大夫去世了。听到消息的时候,往昔的记忆,瞬间带我回到了60年代的北京城,回到了天桥那个温暖的院子,过去的我唯一的家。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如何承担这一时代使命?如何通过作品来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3月12日晚,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乌达村的上空,忽然飘起丝丝细雨,似乎在为一位英年早逝的灵魂哭泣……在这个深度贫困村,中共党员、驻村干部余金政,在连续工作近40小时后,安然睡在了他的帮扶对象家中,再也没有醒来……
傅廷栋是新中国第一名油菜遗传育种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年过八旬,他依然围着油菜田地转,每年从东南沿海到长江流域、西北地区,一路追随油菜花开的脚步。
“做基础研究也非常有意义,可以帮助更多人。”张同存说。从此,他便下定决心,在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扎根,踏踏实实搞基础研究。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田野被评为2018中科院年度创新人物,他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在中国乃至国际数学界堪称斐然。
王一航今年71岁,37来年他潜心马铃薯育种研究,选育12个优良品种,累计推广4000余万亩,新增产值50多亿元。
今年60岁的高自仁在42年的教师生涯里,用60多根拐杖走遍了梅岭的山山水水,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山里的孩子。
梅生伟在清华大学研究能源电力已有20余年,现在是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今年是他对口援青的第六个年头,相较一般援青干部的3年期限,他已经“超长服役”。
1992年,16岁的陈云斌开启了在异国他乡奔波忙碌的人生旅程。从底层华侨成长为一方侨领,一个在德国爱拼敢闯的闽商的人生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科学研判,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作为“空间站舱段运输专列”,长五B是我国目前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是目前世界上在役火箭中唯一一型一级半直接入轨的火箭,被称为长征火箭家族中的“大力士”。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大力气”是怎样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