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质量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不断加快,一批重大技术装备、重大工程、重要消费品、新兴领域高技术产品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商贸、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显著增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9月10日上午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就现阶段推进延迟退休改革的意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接受了记者采访。
截至8月下旬,全省三级政协通过“政协吉云”平台提交“微建议”2694条,办结1767条。吉林省政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一件事”,办好“一类事”,打通堵点、破解难点,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回望历史,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走过整整七十个春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巩固、完善、发展,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走过70年峥嵘岁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展现出显著优势和巨大功效。本报记者采访了6名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谈体会话感受。
非洲大陆,人类文明的摇篮;中华文明,世界上唯一延绵5000多年而从未中断的文明。中非从各自的古老文明和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深化文明互鉴,将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实干奋进、笃定前行,汇聚起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力量。
中外各界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进一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妇女领域交流,增进务实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指引。大家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凝聚女性力量,谱写合作新篇,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组织家园。
新的赶考之路上,红色精神代代传。西柏坡村,《梦回西柏坡》实景演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走下舞台,闫上青唠起幸福生活:“村里84户,270人,九成以上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我们的收入涨了不少。”
8月16日至22日,中央统战部组织党外院士专家与留学人员国情考察服务团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开展考察服务活动。7天时间里,服务团成员深入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呼伦贝尔等地,结合考察服务所见所思和各自专业领域,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骆源作的关于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此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发展需要,着眼长远,经过长期酝酿、充分研究、审慎决策作出的重大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适应人口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事关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研究员说。
全国教育大会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中非合作论坛是加强非中关系、推动构建高水平非中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吉布提总统盖莱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非中不断深化基础设施、贸易、投融资、教育、卫生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合作,结出累累硕果。希望非中双方继续加强相关领域团结合作,共筑高水平非中命运共同体。
作为人类目前在太空仅有的两个空间站之一,中国空间站重量达到百吨级、工作生活空间超过100立方米、综合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充分彰显着新时代中国智慧、中国志气、中国实力。
“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作为明德战略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欧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战略学术界人士与中国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经验和世界意义。
中国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10年来,中国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同时以运河为媒,与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绘就生动的文明互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