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
rmzk001@163.com“实现强军目标的基础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推进强军事业,基层大有可为。”从一支支部队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可以感受到人民军队焕然一新的风貌,可以聆听到全军官兵向着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勇毅前行的铿锵足音!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以“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为主题的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精彩亮相,引来许多市民游客参观、合影留念。其中,天安门广场中心布置了“祝福祖国”巨型花篮,长安街沿线布置了10组体现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美好图景的立体花坛。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发展人民民主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政治保障,为丰富人类政治文明形态贡献中国智慧。
国庆假期,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大街小巷烟火气升腾,展馆景区文化味十足,涌动着蓬勃的消费活力,积聚旺盛的人气、丰沛的信心。人们在节日氛围中礼赞伟大祖国,在时代气韵里坚定文化自信。
对于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邃的思考和深刻的自觉:以大时间观思考过去现在未来,于长时间轴谋划治国理政,用辩证法把握运用时间,将宝贵时间献给祖国和人民……时光无言,映照赤诚初心,绘就恢宏史诗。
巴西前总统、新开发银行行长迪尔玛·罗塞芙获得“友谊勋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习近平主席颁授“友谊勋章”,体现出中国高度重视为促进中国与各国友好合作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展现了中国携手各方开创人类更加美好未来的决心。
9月25日至26日,以“可持续交通:物流联通世界”为主题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4)在北京举办。1000多名来自海内外各界交通领域人士齐聚一堂,共商可持续交通发展大计。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
红色资源丰富,传承形式多样。目前,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到3.6万多处,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 套。截至2023年,全国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约600个。2023年,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公布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确定了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安全保障有力,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谷物、肉类、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球首位。农业基础持续改善,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4%。农民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82.9亿元,支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培育高素质农民近800万人次。
建设美丽中国,共创幸福生活。环境改善方面,202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28.6%,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1.6个百分点。生态保护方面,2012年以来累计完成造林10.2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比超过30%。绿色转型方面,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洁能源生产供应系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2023年,各级各类学校49.83万所,学历教育在校生2.91亿人,专任教师1891.8万人。短板弱项不断补齐,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已连续开通20年,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年资助1.6亿人次,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服务发展能力持续提高,2023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十一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这些成绩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投入。我国持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
目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已基本形成,联通了全国超过80%的县(市、区),服务全国9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截至目前,全国铁路总里程突破16万公里。截至去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543.68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万公里,港口生产性码头泊位22023个,民用运输航空机场259个。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2023年,中国航天实施67次发射任务,研制发射221个航天器;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7次发射全部成功,累计发射突破500次。目前,载人航天技术已攻克1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系统级关键技术,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中国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100多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