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探月精神蕴含深沉的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探月精神,从探月征程中汲取奋进力量,必将谱写出更加壮美的航天乐章。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不断攀登高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头阵。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我们要不断从“两弹一星”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攻坚克难的创造性,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
“两弹一星”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论述,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时代和国家的选择使我有幸进入这壮丽的事业,并有幸结识了一批大写的人,在他们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工作。他们深厚的学术功底、谦诚的为人处事、高尚的人格魅力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当然最让我铭记和感触的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科学家精神,使我受益终生。有感于自己几十年的科研生涯,并结合老科学家的故事,简要概括几点体会。
谈及改革开放精神的重要价值,陈民说:“改革开放精神既与中华民族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一脉相承,更在40多年的伟大奋斗中辉映时代、淬炼升华、深入人心,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近期,本刊记者专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解析特区深圳的改革经验、开放亮点,纪念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建院35周年,致敬深圳等经济特区获批设立45周年。
改革开放如何改变我国的发展进程?我们应当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精神的丰富内涵?改革开放精神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广东,得到了怎样的赓续传承?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蒋积伟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改革开放孕育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更提炼出宝贵精神财富。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新一轮号角之际,本刊记者对话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李鹏,叙改革感受,悟改革开放精神,展望深化改革在未来的更多积极影响。
这次学术研讨会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主题报告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解构科学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科技城肩负的使命、努力的方向高度契合。相信将为我们呈现一场思想共鸣、智慧交融的学术盛宴,也必定为绵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在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中,经过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铸成了中国科学家独特的精神品质和鲜明的文化气质,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精神,这就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些精神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志要素和心智力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美国全面遏制、围堵和打压,面对敌对势力渗透破坏、“固根”与“拔根”的激烈较量,面对“精致利己主义者”的严峻挑战,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如何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挺起民族脊梁?如何把个人梦想融入强国复兴伟大事业?如何像老一辈科学家那样,用爱国、创新、奉献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新的荣光?
毛泽东同志曾说,他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四大家族”。这里的“文房四宝”指的就是哲学思想。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物的边界及其本质转化的学问,边界是事物相对性和差异性的界定,是对立面的规定,同时也是事物性质转化的边界。
“两弹元勋”邓稼先在领导两弹研制过程中,以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模范践行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战略创新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他的个人才华,更为我国的核科技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发展已成为回应时代课题的破题之钥。这对作为科研阵地、育人平台的高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赋予了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以时代使命。
临沂市沂南县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把发扬光大沂蒙精神作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力量之源、精神之魂,不断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滋养,推动更加富裕美好沂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