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秦砖汉瓦里,藏着怎样的创意?| 睡前聊一会儿

智春丽    2022-11-30 09:30:42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日常生活中,你买过文创产品吗?如今的文创江湖,早已不是“书签、钥匙扣、冰箱贴”老三样了,逛博物馆、参观景点,甚至看演出,内涵与颜值齐飞、创意与质感并存的文创礼物,都在吸引你将其带回家。这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出圈爆款:马踏飞燕玩偶萌趣可爱,青铜面具雪糕神秘威武。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也受到欢迎,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影响力。

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数字作品,从内容创意到文化服务……经历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不断迭代升级,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年轻人以消费标榜态度、表达喜好。文化的自信自强,渗透于吃穿用度、融入到日常审美、讲述着中国故事。可以说,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迫切要求。

既然是文创,便当以创意取胜。高质量的文创产品,必然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创意从哪里来?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灵动的源泉。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回到考古现场、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字”,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都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人们愿意以不算低廉的价格购买文创,某种程度上,是在为梦想和体验买单。文化创意产品承载着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是创造与欣赏、文化与生产、创意与生活的结合。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恰当的创意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点亮夜灯认识一幅宋代观星图,玩局桌游了解江南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印在布包上的文物表情越来越“萌”,沉浸式演出里的人物造型越来越“真”……从近年来受到欢迎的“爆款”产品看,文创从实物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互动型产品演化,正是基于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

带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文创产品,当然也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已经展开的文化数字化,为当代文化业态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景。比如,深圳一位动画师团队运用京剧、水等元素创作了一则动画视频,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国之美”;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水墨之美活灵活现。从实践来看,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作为一种呈现手段,数字化丰富了文创产品的载体;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化拓宽着文创产品的消费场景。

当下,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陈列在博物馆的先秦编钟、汉代宫灯、宋代书画,或化身日常用品,或融入漫画、综艺、数字展览等内容创作,激发着更多饶有兴致的寻访者深入了解厚重的中华文明史。期待文化创意产品持续提质升级,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这正是:

秦砖汉瓦藏创意,

华夏文明触手及。

数字科技通虚实,

古今交融亦可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短视频里的小帅和小美,会不会把电影玩坏了? | 睡前聊一会儿
下一篇:民进党荼毒岛内学子其心可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