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展出

闫伊乔    2022-12-07 09:46:41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为庆祝中德建交五十周年,“游目骋怀:旅德中国艺术家作品展”于2022.12.2—12.18在国家大剧院西展厅展出。通过展示40位来自不同视觉艺术领域的旅德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向公众呈现他们在中德文化艺术交流中立足中国传统与中国经验深入思考并艰深探索当代艺术的历程,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旅德中国艺术家系统学术的梳理,更是对他们取得的丰硕成果的一次全景式展现。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设计、建筑以及新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达百余件,包括杨起《联想》、许江《葵园铿锵》、谭平“无题”系列、朱金石《凋零的时代正在开放》、邓国源“在花园”系列、周春芽《龙眠山庄》、张晓刚《光3号》、马路《觉察》、王小慧《艺术之吻》、单凡“缓慢之作”系列、王小松《穿越海滩》、刘野《竹子的构图4号》、任戎《创世纪》、李继伟《基因系列》、缪晓春《从头再来》系列等一批著名旅德中国艺术家近年来的经典艺术创作,同时也囊括了王敏、滕菲、林存真、金贵成、何崴等著名国际设计师、建筑师的杰出设计实践。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担任策展人,中国德国友好协会、国家大剧院、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赞助。

本次展览聚焦于“旅德中国艺术家”的成长轨迹与艺术成就。在改革开放文化交流的大潮之下,一大批中青年画家毅然走出国门,奔赴遥远的德国寻求艺术创作的突围。透过对中国艺术与德国艺术中精神内核反复的思考与认知,重塑意识架构,探索艺术语言,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一部分艺术家留在德国,在旅居间感知中德文化的差异与魅力,为德国艺术带来了别样的东方韵味与睿智的东方思考,另一些人则回到祖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的开拓者,为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与设计的形象建构贡献出不竭的力量。

展览主题“游目骋怀”出自王羲之名篇《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句。正如策展人范迪安所述,“游目”意味着行走的观看与体验。旅德艺术家游走于中德文化交流的宏阔桥梁之上,在饱览瑰丽灿烂的中德艺术文化的基础上,他们将广阔的视野和细密的感思凝练于自身的艺术与设计创作中。观众行走在展厅中,可以从多元的艺术材质、媒介和表达方式中,体味艺术家们对东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思考,感受他们表达中国精神的强烈历史自觉及文化责任担当。

“游目骋怀”不仅是旅德艺术家往昔参与中德艺术交流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中德艺术交流未来的美好憧憬,本次展览无疑将成为中国当代视觉艺术领域对外文化交往新的契机。于中德两国艺术水乳交融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代艺术家,也必将在未来激扬起变革创新的澎湃浪潮。未来,旅德中国艺术家们的创作、视角与哲思,必将继续成为中国当代视觉艺术领域文化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短视频里的小帅和小美,会不会把电影玩坏了? | 睡前聊一会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两位老兵“王和满”的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