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科技强国路上的“巾帼力量”

谢梦瑶    2022-12-27 10:39:3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手好牌工作室

从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到抗击非典、埃博拉病毒,研制出新冠疫苗的女院士陈薇;从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第一位女性“金手指”刘巾杰,到用笔尖勾勒大国巨舰,为我国海军舰船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毛献群……当今世界,我国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全球科技舞台上展示出非凡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在助力应对全球性挑战、完善全球治理上贡献了重要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打破桎梏,巾帼力量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国女性科技人才队伍规模逐渐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能力显著提升。在我国,全国科技工作者总数上亿,其中女性科技工作者达4000万,已占四成,高于全球比重。11月4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爱思唯尔共建的科研评价实验室,联合发布第一份以性别视角解读中国科研生态的研究报告——《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报告显示,女研究员的占比已经从20年前的29%上升到40%左右,目前,在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女性项目课题负责人约有6000人,履行项目骨干比例占到27%。女性科研人员“职场天花板”问题也在不断改善,男女职称晋升中的差异在逐步缩小。

虽然现阶段男性科研人员的数量仍然超过女性,但女性占比正在逐年上升,显示出巾帼力量的蓬勃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女性科技人才在我国的科技领域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成为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的重要力量。

保障“她权益”,激活巾帼力量

当前,女性科技人才在职业发展中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例如科技资源获取较难、科技决策参与度较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较少,面向女性科技人才的科研学术网络规模相对较小、资源相对不足,女性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生育友好型科研环境也有待提升,女性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延续性容易受到生育期的影响等。

针对以上痛点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举措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2011年,科技部和全国妇联印发了《关于加强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推进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出积极作用。2021年,科技部会同全国妇联等12家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坚持性别平等、机会平等,为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进步、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环境,支持女性科技人才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女性科技人才,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可见,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推动女性科技人才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已经是我国的重要聚焦点。政策红利有效激活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巾帼力量,为进一步壮大巾帼力量搭建起平台、做好权益保障,让更多女性活跃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

凝聚社会力量,引领青年女性多元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践行科教兴国战略的过程中,社会各方力量都在关注并助力女性的多元发展,赋能女大学生成为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新生力量,鼓励她们成为科学研究和科技行业的未来领导者。

2018年,中国三星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探知未来科技女性培养计划(CWDF-SAMSUNG STEM GIRLS)”公益项目。这个项目每年聚焦社会热点问题,从“生命科学”“建筑能源”到“人工智能”“生态环境”,引导女学生们关注民生改善。女学生们会先后进行综合素养课程、STEM基础课程、STEM探究课程以及创新工坊课程等培训,随后选拔出一些优秀学生进入线下探究型学习阶段。

2018年,STEM GIRLS带领女学生们前往内蒙古库伦旗进行科技扶贫实践,在中科院老师的指导下,女学生们提出适宜库伦旗应用的庭院生态工程方案;2019年,项目选拔出的“创新领袖”前往英国进行访学交流活动,女学生们与剑桥大学医疗、天文、微电子等院系知名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2021年,STEM GIRLS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向女学生们介绍众多前沿科技内容;2022年,项目聚焦智慧农场和厕所卫生改造,女学生们通过深入乡村实际调研,围绕卫生,节能、资源再利用、智能管理、科普等方面进行厕所设计;2023年,女学生们将利用实际所学建设一个真实的基于她们创意的环保厕所,为我国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三星STEM GIRLS项目旨在培养青少年女性科学素养,在五年时间里已累计培养了6000余名中学女生,助力我国青少年女性探索未来科技,用创新思维创造社会价值。

女性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撑起了我国科技事业半边天,未来,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彰显出更加强大的巾帼力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如何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你的2022年?| 睡前聊一会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共同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