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铁血军魂染战旗

——《百面战旗红》之“铁军”

《百面战旗红》创作组    2022-01-26 14:47:28    《人民周刊》

编者按:2022年是建军95周年。为展现人民军队英雄风采,本刊将陆续刊发军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百面战旗红》。这部作品由罗援领衔主编、叶征担任总策划、李玲负责召集团队创作,创意源于参加新中国70年大阅兵的百面战旗方队,讲述每一面战旗背后的动人故事,彰显每一面战旗蕴含的血性军魂,昭示了一支有精神、有灵魂的军队必定战无不胜!本期刊发首篇文章,执笔人为罗援、叶征。

 

 

 

荣誉战旗名称:铁军
授旗年份:1927年1月
授旗时单位: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授旗人:武汉人民群众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起源于1924年陆海军大元帅铁甲车队;1925年11月21日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2师34团,后称“叶挺独立团”;1927年南昌起义时开枝散叶为第四军25师73团,及11军24师、25师部分部队;井冈山时期为红四军28团;1930年6月19日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1932年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2师;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抗战期间先后改编为苏鲁豫支队、115师教导1旅、新四军3师7旅;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6纵队16师、第四野战军43军127师;1961年后改编为广州军区独立师;1968年重建43军时恢复127师番号;1985年8月编入第54集团军,番号仍为127师;2017年缩编为中部战区第82集团军127旅。
战旗精神: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受阅的百面战旗中,有一面嵌有“铁军”两个大字的战旗分外夺目,迎风飘动在队伍的最前列。这是一面曾在北伐征途挺进过、南昌城头高扬过、井冈山巅屹立过、延河圣水浸润过的英雄战旗,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诞生时刻,见证了战争岁月的艰辛历程,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巨大成功,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国家建设时期,都有其熠熠生辉的身影,记录了人民军队不可磨灭的功勋。

 

一、北伐战争,铁军威名天下扬

“铁军”战旗诞生于1924年的北伐战争,是我军有记录的第一面荣誉战旗,也是唯一由民众授予的战旗,历经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

1923年2月,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任陆海军大元帅。次年底,鉴于铁路交通经常被军阀、土匪骚扰,经请示孙中山批准,组建了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简称铁甲车队,编员163人。这是一支由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军事力量,队里主要工作及活动情况都直接向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军事部长周恩来汇报,是我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建立的最初实践与尝试。共产党员徐成章、周士第、赵自选、廖乾武等分别担任正副队长、党代表和军事教官等职。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铁甲车队随同作战,骁勇顽强,向社会显示了我党的军事能力。6月,周士第率领铁甲车队直接参加了省港工人罢工,支持五卅运动。

大革命背景下,周恩来等人决定建立一支规模更大的党直接领导的革命队伍。11月21日,铁甲车队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12师34团,下辖三个营及两个直辖队,共2000余人,由第四军参谋处长、共产党人叶挺担任团长。一个多月后,34团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由此得名。

“叶挺独立团”名义上归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建制,实际上由我党完全掌控,团长、营长和骨干都是中共党员,部队内建立了党支部,下辖6个党小组。这也是我党在军队中设立的首个基层党组织。

利用在广东肇庆驻训的半年时间,叶挺以苏联红军模式打造部队,初步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实行政治教育,开展“反贪污、反打骂、反报假”运动。清除了军阀习气,树立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革命思想,并确立了以“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为核心的“铁军”精神。部队战斗热情十分高涨。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战争先遣队,先期开赴讨伐军阀的作战前线,首战碌田,轻取对手;再战醴陵,重挫守军;力克平江,敌军逃遁。接下来又直入中火铺,奇袭汀泗桥,抢占咸宁城,大战贺胜桥。短短半年时间,转战湘鄂赣三省,行军数千里,剑锋所指,攻无不克,写下了北伐战争最光辉的一页。

1926年9月3日,“叶挺独立团”兵临武昌城下,面对坚城顽敌,组织了敢死队,共产党员1营长曹渊亲自带队,越过城壕,架起云梯,强攻城头。敢死队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曹渊营长不幸中弹牺牲。北伐军的壮举,令敌闻风丧胆、溃不成军。突入武昌城后,北伐军及“叶挺独立团”受到武汉市民热烈欢迎,叶挺名动华夏。

翌年1月,旅居武汉的粤籍团体特意在汉阳兵工厂铸造了一块铁质盾牌,以表达民众的敬慕之情。盾牌正面铸有“铁军”两个隶书大字,背面刻有四言赞诗:烈士之血,主义之花,四军伟迹,威振迩遐;能守纪律,能毋怠夸,能爱百姓,能救国家;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革命抱负,如铁之肩;功用若铁,人民倚焉,愿寿如铁,垂忆万年。

市民将这块盾牌隆重赠送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奉命接受了盾牌。从此,“叶挺独立团”更加声名远扬,“铁军”称号威震八方。

面对人民给予的殊荣,叶挺晓谕全团将士:“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伟大的战功呢?主要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军。”

当时在“叶挺独立团”中流传着这样两句口号:“党在心,枪在手,铁军铁心跟党走”“战旗永随党旗飘,铁军铁心跟党走”。每当国民革命军其他部队官兵投来不解的目光,铁军战士都会自豪地回答,我们是共产党的“铁军”。

 

二、南昌起义,铁军打响第一枪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反革命政变,另立国民政府,实行残酷的“清党”政策,大肆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屠杀革命群众,喊出了“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个”的残忍口号,一时间血雨腥风、黑云压城,白色恐怖笼罩中国,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受严重失败。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民众,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人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中共中央于1927年7月12日进行改组,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路线,决定集合能够掌握和影响的军事力量,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为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中共前敌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前往南昌领导军事起义。

预定参加起义的部队主要有国民革命军4个军的部队:即第十一军的24师、10师;第四军的25师73、75团;第二十军全部;第三军的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共2万余人。此时叶挺已调任11军24师师长兼副军长,叶挺独立团也开枝散叶,骨干充分交流,血脉遍布73团24师和25师,这些部队,构成了南昌起义的中坚力量。

从7月25日起,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军分别在叶挺、贺龙指挥下,由九江、涂家埠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来等到达南昌,坐镇松柏巷天主教堂附近的学校,组成前敌委员会,全面指挥各路起义军。叶挺担任了前敌总指挥。

1927年8月1日凌晨,起义部队在南昌城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既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道路的起始,也意味着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

按起义计划,贺龙、刘伯承率领第二十军的1师、2师,从多个方面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的南昌守军发起了进攻,全歼南昌警卫部队。叶挺指挥第十一军的24师71团,在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与守军展开激战,令敌缴械投降。

起义军奋勇当先、攻坚克难,经过4个多小时战斗,拂晓前全歼南昌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凌晨,起义军的旗帜高高插在了南昌城头上。

当天下午,为了响应南昌城中的起义行动,驻马回岭镇以叶挺独立团为主组建的25师73团全部,以及经过动员一起行动的75团3个营和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李硕勋等率领下宣告起义,并准备开赴南昌汇合。

第四军军长张发奎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这两个团,可是他的本钱和心头肉啊,于是乘车赶往马回岭火车站,车没停稳就跳了下来,边向整装待发的起义军队伍挥手,边大喊:“大家不要走!我是你们的张总指挥!”张发奎这一嗓子还真有些效力,75团、74团队伍中的一些人心动了。张发奎作为25师老长官,他的到来确是棘手问题,如果放任他大喊大叫,队伍很可能会瓦解;如果开枪打死老长官,队伍也可能发生混乱。聂荣臻见状急中生智,令卫士向天开枪震慑张发奎。张发奎果然害怕了,跳上车,一溜烟跑得飞快。拥有叶挺独立团主体血脉的25师73团铁心起义,岂能被一个张发奎拦得住?

起义部队按时启程,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南昌方向阔步走去。这一走,山高水长;这一走,任重道远;这一走,走出了百万雄师过大江。

南昌起义消息传出后,国民党急忙调兵遣将进攻南昌起义军。1927年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只剩下约1.3万人。

起义军在临川休息了3天,继续南进。1927年8月25日,先头到达瑞金县壬田以北地区。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于26日攻占瑞金县城,30日攻占会昌城,两战歼敌6000人,起义军伤亡近2000人。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省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起义军一部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与敌不断激战,但屡遭挫折,部队溃散严重。

驻守三河坝的起义军,在给敌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于10月5日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起义军会合。至此,两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了湘南起义。

南昌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是敌人力量过于强大,主观指导上也有缺乏斗争经验的问题,没有和湘、鄂、赣地区的农民运动相结合,孤军南下广东,两次分兵,终被敌人各个击破。

尽管如此,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仍不可磨灭,它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首次武装起义,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以实际行动纠正了右倾投降主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南昌起义与紧接其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作为这段时期百余次大小起义中最为重要的几次起义,扩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掀起了一波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同时,也为创建人民军队保留了宝贵的军事骨干,从中走出了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全部10位开国元帅;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张云逸、许光达等6位开国大将;萧克、张宗逊、王震、彭绍辉、傅秋涛、宋任穷、周士第、杨至诚、陈奇涵、陈士榘、陈伯钧、钟期光、黄永胜、赵尔陆、李聚奎等多位开国上将。“铁军”精神亦成为我军组建红军的精神财富。

 

三、薪火相传,铁军越战越顽强

1928年3月底,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向井冈山转移,4月24日到达江西宁冈,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红四军初创时,共有4个团的兵力,分别是红28团、红29团、红31团、红32团。其中,红28团主要由南昌起义部队组建;红29团主要由湘南宜章农军组建;红31团主要由秋收起义部队组建;红32团主要由袁文才、王佐部队组建。主力是红28团和红31团,而有铁军基因的28团既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也是创新性最强的部队,从支部建在连上、试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第一个实行政治课制度、设立红军医院,都一直走在其他部队的前列。

此后,红29团因1928年“八月失败”在湘南溃散;红32团因1930年2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而解体。4个团中,唯有红28团、红31团两个红军团作为火种保存了下来,延续了“铁军”精神,成为后来百万之师的先锋队、奠基人。

在井冈山斗争期间,红四军挟铁军之威,先后打破了敌人两次疯狂围剿,再次壮大起来,让原本以为共产党已被消灭,只剩小股部队逃到深山不足为虑的蒋介石大吃一惊,急令何键、金汉鼎为正副指挥,集中了6个旅3万兵力,于1929年1月1日分5路向井冈山杀来。

由于敌强我弱,第三次反“围剿”失败,井冈山根据地受到了一定损失。但暂时的失利却不能阻止南昌起义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全国范围内的根据地越打越多,红军作战力量也越战越强。

1930年6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军团成立,拥有“铁军”血脉的红四军列入第一军团战斗序列。1932年,红四军番号取消,主力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2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

长征途中,1军团2师作为红军的先头部队,发扬“铁军”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长征组歌》“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的传神描绘,以及铁军部队飞夺泸定桥连的“向死而生,要桥不要命”,奇袭腊子口连的“开山劈路、攻坚破险”,都是对“铁军”勇当开路先锋的真实写照。

1937年8月,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中,1军团2师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之后又改编为苏鲁豫支队、115师教导1旅、新四军3师第7旅、东北民主联军6纵队16师、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三军127师。无论番号如何变换,铁军的魂魄不散,听党指挥、战胜一切敌人的气概不改。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铁军部队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大战、陈道口攻坚战、血战刘老庄和两淮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陈毅赞为“华中主力的主力,党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的钢铁部队”。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铁军部队先后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海南战役、广西剿匪,从东北松花江打到海南万泉河,北战南征,驰骋大半个中国,横扫敌军如卷席。战斗中涌现出了模范团、英勇冲锋旗帜、能攻善守英雄连、渡海英雄营等一大批具有“铁军”特色的英雄部分队。

 

四、与时俱进,“铁军”精神放光芒

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我军体制编制如何变化,传承铁军基因的127师都得以成建制地保留下来。保留的不只是部队番号,更是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一种坚如磐石的信仰。

1951年,127师驻防海南岛,后改为广州军区独立师,为祖国守卫南大门;1968年重建43军时恢复127师番号,移驻广西桂林;1979年2月参加对越边境反击作战,协助会攻谅山,五战五捷;1985年8月,编入第54集团军;1997年6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编为轻型机械化步兵师。

这支英雄的“铁军”部队,既是战争时期的虎狼之师,也是和平时期的仁义之师。守卫海疆、保家卫国,无论在海南岛上还是中越边境,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抢险救灾、保护群众,无论是江河抗洪还是汶川抗震,他们为了群众赴汤蹈火、勇往直前;科技练兵,展示风采,无论是参加跨境联合军演还是各类高精尖对抗,他们为了续写铁军传奇大胆创新、苦练内功。127师就是用他们的血性和坚强,将铁军的战旗握得更紧、举得更高。

总结前辈经历和自身经验,他们把“铁军”精神进一步细化为“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

2017年4月,解放军进行了更大一轮体制编制改革,127师缩编为旅,隶属新组建的第82集团军。有“万岁军”之称的82集团军,为弘扬“铁军”精神,将整个集团军所属部队全部冠以“铁军”称谓,构成了一个全系列钢铁方阵。

其实,“铁军”早已不仅仅是哪支部队的荣誉称号了,而是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写符号!

鲜红的“铁军”战旗,由军魂造就,由鲜血染成,既是百战百胜“叶挺独立团”的无敌标识,又是我军从无到有、逐步壮大的光荣写照。

百年铁军,千秋伟业。铁军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也是将帅成长的摇篮,从铁甲车队、叶挺独立团一路走来,创造了近900次决战决胜的辉煌战绩,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事精英。

你听,光荣的铁军部队正唱着战歌阔步向前:“北伐撼天一声雷,南昌城头第一枪,井冈星火渐成长,长征先锋千百仗,大渡桥横飞夺险,腊子口上天兵降,平型关前丧敌胆,铁血忠魂刘老庄。我们是铁军传人,把使命扛在肩上……”

从这首气势恢宏的《叶挺独立团团歌》里,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铁军”那种钢铁般的战斗意志,这将永远是我军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使命、继续发展壮大的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

铁军与党同在,“铁军”精神不朽!

 

《百面战旗红》主创负责人

罗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少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特邀研究员;被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北京台港澳交流促进会选为理事。著有《鹰胆鸽魂》等著作。

叶征,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军事科学学会战役战术分会常务副会长。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参谋学院指挥系、国防大学基本系。曾担任边防营长、沈阳军区作战参谋、全军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战略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安全协会理事。撰写了《信息化作战概论》《陆军战役学》《海空封锁初探》《隐形陆军》等理论专著和文学读物20余部,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被解放军总部授予“爱军精武标兵”“全军优秀教师”,获“全军杰出专业人才”奖。

李玲,退役军人,曾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检察官文联影视协会副秘书长,著有《女检察官手记》(作家出版社出版)。退休后,担任了37集检察题材电视连续剧《守望正义》制片人,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优秀法制题材影视剧,并创办了全国第一家以中老年人为主体覆盖全龄段的原创文学艺术平台——银河悦读网,被中国妇女报誉为“红色网络文学领跑者”。

(《人民周刊》2022年第1期)

(责编:崔宝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