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为了新中国,冲啊!

——《百面战旗红》之“董存瑞班”

《百面战旗红》创作组    2022-11-04 15:29:25    《人民周刊》

荣誉战旗名称:董存瑞班

授旗时间:1948年6月8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

授旗领导机关: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45年3月,隶属河北怀来县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隶属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平北第12军分区龙(关)延(庆)怀(来)县大队;1945年9月,编入冀察军区12军分区,为新6团2营6连2排6班;1945年10月,为晋察冀军区冀察纵队8旅24团2营6连2排6班;1946年3月,为晋察冀军区独立5旅15团2营6连2排6班;1947年4月,改为东北民主联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5旅15团2营6连2排6班;1947年10月,为东北民主联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2师6团2营6连2排6班;1948年1月,为东北人民解放军冀察热辽军区独立2师6团2营6连2排6班;1948年3月,为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1948年11月,为第四野战军48军143师429团2营6连2排6班;1949年4月,为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15兵团48军143师429团2营6连2排6班;1949年9月,为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48军兼赣西南军区143师429团2营6连2排6班;1950年1月,为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江西军区48军143师429团2营6连2排6班;1950年11月,改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2训练基地203团2营6连2排6班;1951年3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炮兵21师203团2营6连2排6班;1951年4月,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火箭炮兵21师203团2营6连2排6班;1955年2月8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10师203团2营6连2排6班;1958年7月,为沈阳军区炮10师203团2营6连2排6班;1983年1月,为陆军68军炮10师203团2营6连2排6班;1985年9月,为沈阳军区司令部炮10师203团2营6连2排6班;1992年10月,为沈阳军区16集团军炮10师203团2营6连2排6班;2003年11月,为陆军16集团军炮兵旅5营2连2排6班;现为北部战区陆军78集团军某炮兵旅火箭炮营2连2排6班。

战旗精神: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一个高亢的声音直冲云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庄严宣告,震惊了世界,创造了历史。光阴荏苒,人间沧桑,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原来那个一穷二白、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已如同一卷褪了色的老胶片,尘封在历史的档案里,而换来的则是一个惊艳世界、自强不息、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中华。

在民族崛起、大国声威重振的今天,怎能忘记那千千万万呐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然后倒在胜利前夕、化作共和国基石的先烈们;而最先发出这声呐喊的,是一位年仅19岁的解放军爆破手,他的名字叫董存瑞。

在中国,英雄并未走远,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以说,董存瑞的名字已融入国人血脉,成为勇敢者的符号、爱国者的图腾、民族精神的不朽丰碑。而以董存瑞英名命名的“董存瑞班”的事迹,同样激励人心,并随着岁月的流淌,历久弥新,不断传扬。

 

擎天一举镌青史,解放隆城立首功

1948年,“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口号在全军迅速传开,成为久被压迫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5月下旬,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奉命解放承德,向隆化挺进。

隆化因永隆山得名,当时是热河省省会承德的门户,是必须拔除的硬钉子。

5月24日上午,对隆化发起总攻的前一天,在土窑子沟村的一块空场上,董存瑞所在的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发扬军事民主,召开了战前“挂帅点将誓师动员大会”,选拔执行爆破任务的攻坚突击队。

从师机关下到6连蹲点的宣传干事程抟九,领着文书和几个战士布置会场,在周围刷标语,在中心设条案。

条案上摆着4个炸药包,每个炸药包下压着一面旗子,上面分别写着“爆破元帅”“突击大将”“火力大将”“支援大将”等醒目的大字。虽然一切都因陋就简,但战士们群情高昂,火药味十足。想当“将”“帅”的,都可上台争取。

团副政委李振军也前来坐镇,指导员郭成华、代理连长白福贵刚动员完,六七个班长就同时举手,要求挂帅。

外号“小黑子”的6班班长董存瑞更是直接蹦了起来。这个平时心直口快、爱说爱笑的小伙子,此刻情绪激动、语速极快,大声地喊:“我是党员……我是老兵……我是朝阳练兵模范、全营爆破元帅……我打仗打得多……我不怕艰苦、不怕危险。”

董存瑞当时还没换下棉衣,不知是热还是急,脸上冒出汗珠,几乎是一口气摆了一大堆挂帅理由,然后一屁股坐下,胸膛剧烈地起伏着。

没人鼓掌,甚至没人听清他在喊什么,每个班长和党员骨干都在力争当选。只见十几只手一个比一个举得高,战斗组长王海山和2班班长大个子嗓门尤其大,拉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这群解放军战士想的只是争取为新中国冲锋陷阵、最可能第一个战死的资格。

指导员郭成华还想让大家再争争,代理连长白福贵挡住说:“拉倒吧,表决。”最终,经过全连民主投票,董存瑞当选为“爆破元帅”。

董存瑞激动地登上主席台,接过“帅旗”点将。他点自己最信任的战友、3排7班班长郅顺义为“突击大将”,2排机枪班班长杨继祥为“火力大将”,1排1班班长王子元为“支援大将”,还推荐战斗经验丰富的1排排长郭云芳为攻坚突击队队长,干脆利索地完成了“四组一队”的战斗编组。

董存瑞掷地有声地表态:“这回连里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了6班,天塌下来也要坚决完成。在这次战斗中,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化拿下来!”

6连的攻击方向是隆化中学东北角,任务是拔除攻击线上所有的敌方工事。

隆化驻有国民党军13军89师一个团的兵力,依托苔山、龙头山有利地形,构筑了由40多个母堡、子堡组成的永久性工事群。各碉堡之间形成了交叉火网,并布满了铁丝网、陷阱、梅花桩、外壕等附属防御设施。城西的苔山、城内的隆化中学,是防御重点。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军13军军长石觉拍着胸脯吹嘘:“隆化城固若金汤,共军若能打下隆化,我就把承德白送给他们。”

当时,解放军最缺乏的就是重火力,因此对敌坚固工事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几公斤乃至十几公斤的炸药包去爆破。但要把炸药包送到近前,全靠爆破手奋不顾身冲,危险性不言而喻。

5月25日凌晨,31师两个尖刀连趁着夜色,悄悄攀上苔山北坡的峭壁,潜伏下来。拂晓时分,3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解放隆化的战斗正式打响。

担任“爆破元帅”的董存瑞不辱使命,率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艰巨任务。

当炸毁了最后一个敌堡后,营长常胜命令吹起冲锋号,营预备队5连投入战斗,向隆化中学发起猛攻。

隆化中学围墙外是一片近200米的开阔地。冲锋中,敌人轻重机枪突然从右侧横扫过来,把5连压制在了开阔地上,抬不起头来。

6连代理连长白福贵大吃一惊,从壕沟里探头向枪声密集方向张望,然后大声喊道:“桥上还有一个大碉堡,必须炸掉它!”

听到呼喊,程抟九也在壕沟西侧找了个缺口,看到狡猾的敌人在隆化中学东北角小沙河一座桥上,修了一个宽约3米、长约4米的暗堡,三面都有机枪口。正是这个伪装了的暗堡中喷出的三条火舌,对下面毫无遮拦的干河床形成了火力压制,阻住了5连冲锋。

为炸掉这个“拦路虎”,白福贵接连派出2班、4班前去爆破,但均未成功。刚刚火线入党的爆破手李振德冲出去没多远,也被敌人击中,牺牲在阵前。

此时,离发起总攻仅剩15分钟。白福贵的火暴脾气顿时上来了,急了眼地喊:“谁还上!”

一个略带稚气的声音突然接话道:“我去,我去爆破!”

白福贵回头一看,是6班班长董存瑞和7班班长郅顺义,两人不知何时跳进了壕沟,满脸都是黑灰。

白福贵有些犹豫,爆破组一路爆破过来,代价惨重,已经牺牲了3个爆破手,不能让骨干都给“报销”了。他焦躁地自言自语道:“我还要班长呢。”

董存瑞态度十分坚决:“炸不了敌人的碉堡,我就不回来见你!”

“那就更不能放你去了!”白福贵放声大吼。

董存瑞也急了:“我是共产党员,是同志们选的‘爆破元帅’,还没有完成任务呢。”两人杠上了,都哽咽起来。

指导员郭成华戳戳白福贵:“就让他俩上去吧!”他清楚,此时6连没有比董存瑞和郅顺义更合适的爆破手了。

董存瑞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小包,郑重地递给郭成华:“指导员,如果我牺牲了,奖章交给党组织,钱就是我交的最后一次党费!”

指导员接过来,紧握董存瑞双手动容地说:“我们等着你胜利回来!”

白福贵也冷静了,盯着董存瑞命令道:“去,快去!”并立即叫来3个机枪手:“给我打,机枪掩护!”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回头叮嘱郅顺义:“老郅,跟我上,如果我完不成任务,你一定要炸掉它!”

从壕沟到桥上碉堡,是近百米的空地,敌人火力集中,几乎无法接近。为出敌不意,他们没按先前爆破手的路线行进,而是从西侧翻过壕沟,向敌堡行进。

董存瑞和郅顺义配合非常默契,不需要口头交流,只要董存瑞一挥手,郅顺义就能明白意思。俩人左躲右闪,忽而一跃而起,忽而匍匐前进。

突然,一颗炮弹在身边爆炸,郅顺义“哎呀”一声。

“老郅”,董存瑞回过身低声叫道,见没了一点动静,于是不顾自己腿也受了枪伤,急忙撤回身子。

“没事,快上,我就擦破一点皮,不要紧。”郅顺义苏醒过来,急切地说。

二人趴在土堆前,注视着剩下的那片开阔地。过去了就是干河套,那里是敌人火力的死角。董存瑞一个跃身,朝开阔地冲去。郅顺义抓起拧开盖的手榴弹,一枚枚地奋力向前甩去,将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

在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中,郭成华、程抟九探出身子观察,心都悬到了嗓子眼儿。只见两个班长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起起伏伏,很快突进到了爆破位置。郅顺义站在四五十米外的干河床上向桥堡方向投弹,桥面下炸起一片烟尘。烟尘稍散,隐约看到董存瑞已冲到桥下北端,正试图放置一包炸药。

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也没有三角支架,找不到安放炸药包的地方。而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肯定炸不着碉堡。

忽然,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桥上碉堡中敌人的子弹却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响个不停。

只见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一瘸一拐从桥中央向南走了几步,将炸药包用左手托起,顶在了碉堡上。

郅顺义立刻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泪流满面,端起枪边对敌人猛烈射击边向前冲。董存瑞瞪着眼对他大喊:“快卧倒,别过来!”

正在焦急观阵的白福贵也意识到了董存瑞的决绝,撕心裂肺地狂喊:“董存瑞……”传回的却是董存瑞“连长,冲啊!”的嘶吼。

枪炮声中,大地微震,烈火升腾,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整个人和炸药包连成了一体,像一尊雕塑。时间仿佛凝固了,风声中人们听到了“为了新中国,冲啊”的呐喊,接着是地动山摇的一声巨响,顽石冲空,泥雨落下。刚才还爆响的机枪、凶残的暗堡,所有这一切,都瞬间化为乌有。

白福贵脑子一片空白,心如刀绞,立即带着身边人冲过干涸的河床,跃上壕沟。正当他扭头招呼连队跟上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白福贵猛然摔倒,与董存瑞牺牲只间隔了几分钟。

容不得半点犹豫,指导员郭成华率领6连高呼着“为了新中国,冲啊!”的口号,越过前沿,踏平障碍,涌进了围墙,很快就拿下隆化中学。

半个多小时后,96团部队与94团会师。敌人或当场毙命,或举手投降。血染的战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

隆化的迅速解放,使承德守敌成了惊弓之鸟,连夜溃逃。避暑山庄、外八庙等文化古迹幸免于战火,古都北京的北大门就此洞开一面。

战斗结束,宣传干事程抟九立即来到桥堡废墟前,正遇见一脸悲痛的2营教导员宋兆田。宋兆田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这气壮山河的一幕,也前来勘验,并从程抟九这里,知道了舍身炸碉堡的是6连6班班长董存瑞。

两人在桥堡废墟的碎砖乱石中仔细搜寻,结果烈士什么都没有留下。那个昨日还在谈笑风生的小伙子,似乎化作了一缕清风,拂过挚爱的土地,没留下一丝痕迹。以至于后来隆化县在董存瑞牺牲地修建纪念陵园时,墓中只能放置一块木牌,上书“以此木代替烈士遗骨”。

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亲自来隆化看望前线官兵,见几个战士围着一堆碎石失声痛哭,遂得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情况,不由也为英雄热泪盈眶,弯腰致敬,并派秘书齐肃专程来详细调查。

不久,《群众日报》撰文宣传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1948年6月8日,11纵队党委追认董存瑞为模范共产党员。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发布命令,追授董存瑞“战斗英雄”称号,将他生前所在的6班命名为“董存瑞班”。

1950年9月,中央军委召开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会上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1957年5月,朱德同志为董存瑞烈士牺牲9周年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烈士威名传广宇,崇高信仰贯长虹

董存瑞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成长历程?他钢铁般的意志是怎样炼成的?他的英雄壮举是一时冲动还是信仰所至?若解开这些疑问,就要走近董存瑞短短19年的人生……

董存瑞,原名董春睿,1929年生,自小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一个贫苦农家长大。懂事后的小存瑞身体敦敦实实,成了南山堡的“孩子王”。

他痛恨日本兵,痛恨汉奸地主,最恨日伪军三天两头到村里要钱要粮抓壮丁,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立誓要给坏人点颜色看看。

中共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常来南山堡开展抗日宣传,就住在董存瑞家,给小存瑞讲战斗故事。日子久了,两人成了忘年交。

一天下午,日本兵突然到南山堡“扫荡”,王平组织民兵掩护群众转移,自己却被困住了。13岁的小存瑞机智地把王平拉到自己家里,把他藏进墙角一堆破席卷里。

不一会儿,四五个日本兵端着刺刀闯了进来,一个军官比画着问:“八路的在哪里?”

小存瑞假装没懂,也用手比画着回答:“手枪?没有哇!”鬼子气冲冲地说:“八路八路的!”小存瑞坚定地回答:“没有,没有!”

鬼子拿出糖果哄骗他,他还是摇摇头。见软的不行,鬼子又拔出东洋刀威吓,董存瑞仍坚持说:“没有!”“不知道!”

鬼子把屋里搜了个遍,最后盯住了那堆草席。董存瑞赶忙过去抓起一卷,丢到鬼子面前说:“这是囤粮食的破席卷,还能藏人?”

鬼子见草席堆又臭又乱,料定没有八路,心有不甘地撤走了。小存瑞用他的机智勇敢保护了王平书记,被誉为“抗日小英雄”“南山堡的王二小”。

不幸的是,王平书记后来被叛徒出卖,寡不敌众,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年少的董存瑞深为王书记“宁死不屈、英勇牺牲”的凛然气概所震撼,投身革命的决心更加坚定。

14岁时,董存瑞被选为儿童团团长。他总是抢着站岗放哨,为八路军送鸡毛信、火柴信。

董存瑞送信自有一套“策略”,先用破布把信包好,塞进牛刚拉的稀粪里,然后再把牛粪小心地放到篮子里,上面用干粪盖住。敌人以为是捡粪的,摆摆手就放走了他,每次送信任务都这样顺利完成。

15岁时,董存瑞参加了民兵基干队,一次次割电线、翻铁轨、送情报,成为年龄最小的骨干力量。

抗日的烽火、挚友的牺牲,为董存瑞这块“好钢”不断淬火,为其后来的英雄壮举奠定了牢固基础。

1945年8月初的一个深夜,董存瑞瞒着父母,悄悄离开家,实现了参军的梦想。

练兵过程中,董存瑞遇到一个难题。他是左撇子,从小用惯了左手,现在练刺杀,两只手握枪的位置一调换,总感到有劲使不上。为克服这一难题,董存瑞找到全连军事技术最好的战士当老师,虚心求教,认真钻研,刻苦训练,很快就把射击、投弹和刺杀经验学到了手,射击、投弹成绩明显提高,练就了一双猎手的眼睛、钢铁的双臂,成为团里有名的“爆破能手”。

入伍不到3年时间,董存瑞先后参加战斗110余次,与战友一起歼敌800余人、俘敌400余人、炸毁碉堡16座,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得了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短时间就立下这么多战功,这在同龄战士中极为罕见。

因战场表现英勇,1947年春,离18岁入党年龄还差几个月的董存瑞,经指导员郭成华介绍,被党组织批准入党。

宣誓时,这个爱说俏皮话的嘎小子由于没读过书,誓词念得很吃力,尤其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总是念不好,于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脱口而出:“我这辈子就交给党了”,表达了一个战士对党最朴素的忠诚。

1948年春,新式整军运动开始,董存瑞的6班被师里表彰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实战演习中,董存瑞把身旁一颗冒白烟的手榴弹甩出去,避免了一次伤亡事故,获得师级“模范爆破手”的光荣称号……

纵队政委陈仁麒感慨万千地说:“董存瑞同志成为英雄不是偶然的,我为我的部队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他舍身炸碉堡绝不是一时的冲动,从他人生的轨迹可以看出,这是党培养和教育的结果。”

 

殷红血脉争赓续,坦荡人格永继承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英雄血脉薪火相传。一个董存瑞倒下了,千万个董存瑞站起来。尽管那粉身碎骨的爆炸声已经远去,但“董存瑞精神”却在部队生根开花,结出硕果。

从首任班长王世凯算起,“董存瑞班”至今已经更迭了50多任班长。班长换了一批又一批,战士走了一茬又一茬,但“董存瑞班”一直秉持“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的信念。一代代“董存瑞班”赓续英雄精神、再立新功的故事,在部队广为流传。

褚久瑞是“董存瑞班”第3任班长。他虽然没见过董存瑞,但从1949年2月入伍被分到“董存瑞班”那天起,就一直把董存瑞的名字牢记心上,决心做个像董存瑞一样的人。不久,他随部队南下到湖南和广西参加剿匪战斗。

一次,“董存瑞班”作为部队先头与敌人交上了火,敌人几挺重机枪封锁了部队前进的道路。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褚久瑞毅然像老班长董存瑞一样,抱起炸药包,在班里战友掩护下,成功把敌人碉堡炸毁,为部队顺利通过封锁区立了头功。

1951年,“董存瑞班”所在部队改编为炮兵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褚久瑞在朝鲜战场上被提升为“董存瑞班”班长。

当时“董存瑞班”已改为观测班,主要通过望远镜和地图观察、测量战场数据,引导炮兵作战。一次战斗中,由于“董存瑞班”观测准确,全连4门火炮成功将美军一个化学营一举摧毁。

1954年,褚久瑞复员回国,在家乡务农当村干部。他始终坚守董存瑞舍身奉献的情操,实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多次被评为先进。他还经常向群众宣讲董存瑞英雄事迹,却只字不提自己当过“董存瑞班”班长,荣立大功1次、小功9次、三等功3次的事,直到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这位隐功埋名的“无名英雄”才被大家所知晓。

第20任“董存瑞班”班长张明祥,1964年3月入伍。在20世纪60年代,响应全军“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号召,总结出学习毛主席著作“带着问题学、组织全班学、相互比着学”的“三学”经验,被军地媒体多次报道。

张明祥先后3次代表“董存瑞班”介绍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被原沈阳军区评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荣立二等功1次。张明祥后来被部队党委任命为董存瑞生前所在连1排排长、第14任指导员等职。

196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庆典上,张明祥代表“董存瑞班”参加国庆典礼,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2017年6月,“90后”王鹏走上了第54任“董存瑞班”班长的岗位。上任之初,恰逢吉林永吉遭遇特大洪水灾害,刚刚完成二次移防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官兵闻令而动,放下背包、扛起沙包,火速奔赴前线抗洪抢险。

在与时间赛跑中,王鹏手上和脚底的血泡磨破了,经过简单消毒处理,他顾不得休息,在受灾最严重的300米街道中连续清淤12小时,第一个扛起工具跳进1米深的泥坑,直到体力不支。

有战友劝他别累坏了身体,他言语铿锵地回答:“作为董存瑞传人,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在他的带领下,经过5天连续奋战,全班圆满完成了任务。

2018年初,连队换装某型火箭炮。换羽新生的背后,是作战方式的革新。站在时代发展的十字路口,“董存瑞班”深知肩上责任重大。面对新装备训练零基础的现实情况,王鹏在全连军人大会上表决心:“决不能辜负‘董存瑞班’的称号,当年换装‘喀秋莎’,连队的前辈只用了50天就开赴朝鲜,我们当代董存瑞传人,在党交给的新任务面前,必须尽快形成战斗力!”

王鹏带领“董存瑞班”主动担负连队指控操作、数据传输、装填对接、调炮瞄准等课目的示范任务,全班战士白天“泡”在装备上练操作,晚上回到宿舍里学理论,挨个流程学、逐个问题过。他们还成立攻关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联系装备厂家等方式,加班加点刻苦钻研。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董存瑞班”总结出了一套新装备操作方法,为新装备的战斗力生成打下了基础。新装备列装不到3个月,“董存瑞班”所在连队开赴西北大漠执行实弹射击任务,打出北部战区陆军该型火箭炮的首发实弹,并取得了首发命中的优异成绩。

驻训返营不久后,旅里抽组人员参加陆军比武。“董存瑞班”鞍马未歇再出征,历经36个小时昼夜连贯比武,取得了集团军兵种部队第一名、北部战区陆军兵种部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在陆军“作风过硬参赛班”评比中名列前茅。

王鹏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旅训练尖子、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北部战区陆军“强军先锋人物”,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董存瑞班”第55任班长何德洋,从小受《董存瑞》等军事题材电影熏陶,长大如愿走进军营,被分到“董存瑞班”。他像老班长一样勤学苦练,很快成为连队训练尖子。

在一场跨区实兵对抗演习中,他凭借过人的毅力和体力,冒着近40摄氏度高温,武装奔袭5公里,绕到敌后活捉了4名“蓝军”,出色完成了作战任务。

何德洋说,身上的拼劲来自老班长董存瑞“天塌下来也要完成任务”的使命担当。2019年7月,受领备战国庆阅兵任务后,他下足苦功,为消除两腿夹缝,晚上用背包绳捆住双腿睡觉,半夜麻醒后,松开绳子揉揉腿后再捆上。经过78天刻苦训练,他凭借优异成绩,从百名候选队员选拔考核中脱颖而出。

在追梦强军的道路上,何德洋自觉把“个人梦”融入“强军梦”,用“强军梦”点燃“英雄梦”,维护老班长英名,创造后来人殊荣,担当起新时代“董存瑞班”的擎旗手,并高擎“董存瑞班”战旗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了习近平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2020年,何德洋带领的“董存瑞班”被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班”。2021年初,他被集团军评为第二届“践行强军目标先锋人物”,两次荣立三等功。

回望“董存瑞班”的成长延展过程,与老班长董存瑞一样,他们离不开党的培养、部队的教育和严格的淬炼。

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英雄辈出,而英雄辈出的前提,是英雄精神的滋养与传承。走进“董存瑞班”所在连,雷打不动的晚点名仪式让人记忆深刻:第一个呼点的名字永远是“董存瑞”,全连官兵齐声答“到!”。接着,董存瑞班班长会以庄严而激动的声音高喊:“董存瑞是我们的老班长,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让我们踏着英雄的足迹前进……”

每逢受领大项任务前,他们还要隆重聚集在董存瑞雕像前宣誓,激发全体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心。

英雄是写在旗帜上的历史,而传承英雄精神是印在旗帜上的自信。70余年来,董存瑞这面旗帜一直扛在“董存瑞班”的肩上,伫立在战士们的心中,在赓续红色基因的过程中,书写着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奋进历史。

 

丑化英雄遭共愤,振兴路上向前冲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战争年代需要英雄的涌现,和平时期需要英雄的情怀。

1988年,为纪念董存瑞牺牲40周年,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1996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总政治部隆重推出人民解放军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的6位经典英烈。他们是: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和苏宁。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8年9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李向群、杨业功、林俊德、张超10位英模画像,并下发至全军连级以上单位。

多少年来,以“不怕牺牲、勇于献身”为核心的“董存瑞精神”,已深深烙在了每个战士的心里,成为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具有永不衰减的魅力价值。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董存瑞牺牲半个多世纪后,英雄的壮举却一度受到质疑,英雄的形象也不时遭到诋毁,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歪曲、诽谤董存瑞的庸俗传闻,某知名报刊甚至刊发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的文章,矛头直戳民心。

对于这股逆流,“董存瑞班”和董存瑞所在部队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罔顾事实、居心叵测、颠倒黑白、玷污英雄的错误言论和无耻行为。

耄耋之年的老首长程子华也愤怒了,厉声痛斥诽谤者抹黑英雄的行径,大吼:“我作证!”

一些仍然健在、亲眼看见董存瑞舍生取义的战友,纷纷发声坚决反击,为英雄维权,向坏人追责,直至与诽谤者对簿公堂。

最终这场侵权案以董存瑞家人胜诉、诽谤者公开道歉结束,英雄得以正名。

2018年4月27日,国家颁布了英雄烈士保护法,设置了法律“红线”,以保护英烈、正本清源,绝不允许这种抹黑英雄、篡改历史的祸水再兴风作浪。

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清楚,这种以质疑名义搅乱人心、以污蔑手法攻击英雄的背后,一直有一只“黑手”在作祟,反映了西方敌对势力“欲灭其国家,先灭其历史,欲灭其历史,先灭其英雄”的一贯伎俩,说明董存瑞生前与看得见的敌人所作的斗争,在当今看不见的战线上仍在继续。

“董存瑞班”和董存瑞所在部队,更是以实际行动捍卫英雄的名誉,传承英雄的精神。数十年来,无论哪一茬新兵入伍,来到连队讲的第一个故事都是董存瑞的故事,看的第一部电影都是《董存瑞》,唱的第一首歌都是《当兵要像董存瑞》。

至今,在“董存瑞班”宿舍里,还留着老班长董存瑞的床铺。

“董存瑞班”第55任班长、战旗擎旗手何德洋动情地说:“每天早晨一起床,就能看见老班长的照片和两面战旗,这是一种无声的激励,提醒我们要完成好党交给的每一项艰巨任务,当好新时代的董存瑞传人。”

回忆起国庆70周年阅兵的庄严时刻,何德洋更是激动万分:“接受党和人民检阅,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一尊雕像,和董存瑞老班长高高举起炸药包的雕像融为一体。老班长左手举起的是胜利和新中国的希望,我右手擎起的是新时代英雄传人的责任与担当。”

对“董存瑞班”来说,尽管时代在变、任务在变、人员在变、武器装备在变,但高举英雄不熄的精神火炬接力传承永不变。学习老班长冲锋向前,就是要对祖国母亲无私奉献!

进入新时期,董存瑞所在部队以“学基本观点、讲主席故事、赞英雄事迹、做‘四有’军人”活动为抓手,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相继开展了“新时代董存瑞精神千人百问”思想大调查、“新时代董存瑞传人”颁奖典礼、拍摄制作宣传董存瑞纪录片和“董存瑞精神指引我成长”演讲比赛等一系列讲英雄、学英雄活动,将董存瑞精神化作了指战员们的自觉行动。

董存瑞,早已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无数英烈的化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既是一个英雄的壮举,又是百万军魂的缩影。董存瑞高擎炸药包的形象,已成为中华民族勇敢无畏的象征,永远永远印在了全国人民的心里。

(《百面战旗红》第十七篇文章,执笔人为李玲、初见、欧阳青、叶征)

(《人民周刊》2022年第18期)

(责编:崔宝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十八勇士战狂涛 大渡河上逞英豪
下一篇:英雄壮举 百炼成钢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