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代表李玉瀚——

让“证据”永远活下去,把历史说给更多后人听

本刊记者 付冰冰    2023-11-14 21:49:42    《人民周刊》

“履职”一年整,13岁的李玉瀚深感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了。自一年前的8月15日入选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至今,传承人中年龄最小的他始终铭记肩上的责任:接过93岁太婆承担的使命,延续太婆的证言之路,让“证据”永远活下去,把那段历史说给更多后人听。

“从外人口中”得知太婆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山水环抱、钟灵毓秀的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1937年12月13日,玄武湖呜咽,紫金山哀鸣,10多万侵华日军不顾国际公约,烧杀淫掠,六朝古都瞬间沦为人间地狱。在侵华日军长达六周惨无人道的屠杀里,30万南京同胞永远失去了生命。这其中,就包括背中三刀昏死过去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家的三代七位至亲。

2000年7月,夏淑琴同李秀英、宋素华、孙仲芳、倪翠萍四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了首次会面,五人手挽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合影。23年过去了,合影里只剩下夏淑琴孤零零一人。幸存者逐渐凋零,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活的证据”越来越珍贵。

截至2022年12月13日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54人,平均年龄超过93岁。

2022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9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个必胜”展区报告厅气氛凝重、肃穆,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颁发仪式在这里庄严举行。

“通过传承人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传递下去,让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为更多人知晓。通过大家的努力,让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仪式当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向媒体讲述了此次证书颁发仪式的意义。

当时,作为传承人的李玉瀚只有12岁,是首批13名传承人中年龄最小的。看到儿子从外婆夏淑琴手中接过“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后,他的母亲夏媛百感交集。“外婆年纪大了,讲不动了,我和儿子继续讲下去,外婆也了了一桩心事。”

和母亲一样,李玉瀚第一次知道太婆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也是“从外人口中”得知的。2016年那个漫长的夏天,一位美国导演来拍摄太婆夏淑琴,当时6岁的李玉瀚也参与其中。在拍摄过程中,他才慢慢知道了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知道了太婆作为亲历者在那段历史中的不幸。

“无数人因为这场屠杀失去了生命,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快乐的家园。”李玉瀚呢喃着,睫毛上挂着湿润的“星星”。

录制《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青少年科普读物

从血雨腥风中死里逃生的人往往回避回忆,因为每一次自揭伤疤的回忆都是在旧疤上面添新伤。然而,为了让后辈懂得和平来之不易,警惕悲剧再度发生,为数不多的幸存者决定站出来、说出来,让不义无立足之地,让正义长存世间!夏媛告诉本刊记者,太婆经历的那段国殇让孩子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为帮助孩子以史明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夏媛有意识地带李玉瀚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与历史有关的场所,让孩子多看多听,让他从历史中懂得爱国的意义。

业余时间,李玉瀚同母亲夏媛及多名“紫金草志愿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一起,加入《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电子读物录制团队,以实际行动承担和履行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

今年7月7日,《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有声读物上线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这本写给青少年的历史科普读物,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和纪念馆研究人员刘燕军共同编著,通过“保卫南京篇”“黑色南京篇”“南京英雄篇”“正义审判篇”“世界记忆篇”五个章节串联起民族之殇,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涵养家国情怀”,李玉瀚负责其中《黑色南京篇·纵火抢劫》的朗读录制任务。

“长官,我不见火灾就睡不着,今天晚上也让我烧它两三幢吧!”打开“少年志”APP,点击《黑色记忆:南京大屠杀》有声读物,在这段9分16秒时长的章节里,李玉瀚沉痛、悲愤地控诉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大规模纵火的暴行,痛斥了时任伪南京自治委员会会长陶锡三为自保甘当汉奸、投靠日军仍被反噬洗劫的下场。

这段史实有力地说明,家国命运与个体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将民族大我与个人小我融为一体,才能站起来做人。而那些为了自保甘当“变色龙”、沦为民族罪人的人,永远没有好下场,这亘古不变的道理也再次得到印证。历史随着时光的流逝渐行渐远,但历史也随着更多证据的挖掘和幸存者留下的口述而渐渐清晰。登记在册的幸存者越来越少,但留存史册的人会越来越多。

为历史做证言,为世界求和平

“(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屠杀,是日本上层有所准备,想用屠杀政策恫吓中国人民,让中国放弃抵抗。”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镜头,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军事专家徐焰揭露了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实施惨无人道暴行的真正目的。

“早上好好吃着饭呢,中午人就没了,为什么一下子杀死我们这么多人?”回忆起这段往事,年事已高的夏淑琴仍泪水涟涟……

然而,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日本右翼分子仍负隅顽抗。1998年,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东中野修道和日本自由史观会成员松村俊夫在出版物《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和《南京大屠杀的大疑问》中,将夏淑琴等人描述成“假证人”。

不幸中的万幸,当年住在南京的一名叫约翰·马吉的牧师冒着生命危险,用镜头记录了当时的影像,成为侵华日军暴行的铁证。当时租住在新路口5号的夏淑琴一家,就在他拍摄的镜头中。被称为“南京的辛德勒”的约翰·拉贝所著《拉贝日记》南京卷里,也清晰地记录了夏淑琴一家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遭遇。

在如山铁证面前,日本最高法院于2009年终审判决判定夏淑琴反诉胜诉!幸存者日渐凋零,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活的证据”越来越珍贵。这场反诉让人们看到,让后人知晓并传承这段历史的意义,不仅在于还原历史真相,更是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

“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为二战历史确定国家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国际惯例。二战后,相关国家每年都会定期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等场馆举行国家纪念与公祭活动。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和煦的阳光下,她们笑意盈盈。夏淑琴的家族很特别,是从黑暗的历史走向今天的光明的见证。”克里斯·马吉说。1937年南京沦陷前,约翰·马吉与儿子在南京中山陵拍了张合影。80年后的2017年,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追寻祖父的足迹,在南京中山陵同一地点,为夏淑琴的外孙女夏媛及其儿子李玉瀚拍了合影。让和平与正义沐浴在阳光下,是每个热爱和平的人的共同追求。

从家里出发乘车大约16.7公里,便是南京夫子庙秦淮河景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虽然夏淑琴一家曾经租住的新路口5号旧址已走入历史,但在南京白局的雅音里、在金陵刻经的从容雕琢中,李玉瀚仿佛看到,当年年仅8岁的太婆夏淑琴不再悲恸,不再无助。因为,86年后的中国,有能力守护子孙和平,更有决心捍卫历史真相!

(《人民周刊》2023年第17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7期

上一篇:八滩战倭寇,抗日据苏北
下一篇:家校协同共育人 同心同向促成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