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家校协同共育人 同心同向促成长

赵丽岳    2023-11-14 21:52:22    《人民周刊》

自古以来,中国家庭就非常重视教育,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用心良苦,还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一代佳话。家校协同育人的概念也早已出现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学校的职责所在。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要求推动形成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格局。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合肥四中”)积极落实家校协同要求,在家校沟通、互助交流等方面搭建多座桥梁,与家长一起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取得丰硕成果。

 

合肥市第四中学家长参与线下读书会活动。(校方供图)

 

同向发力  拧成一股绳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灌溉和培育;教育也不是一厢情愿、千人一面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沟通和配合。家校协同育人,就是家庭和学校共担教育责任,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就是家庭和学校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平台,是实现学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言以蔽之,家校协同育人是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

如何发挥学校与家庭各自的优势,实现协同育人?合肥四中校长吴英明认为,要同心同德、同向同力,家校目标保持一致。她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战场,为学生提供积极学风校风;家庭是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为学生培育良好家风家教。人和才是分不开的,学校育才,家庭育人,目标一致,各有侧重。学校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实践经验;家庭的优势在于家长积极的言行对孩子有深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者结合,在关键节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家校协同益处多多,但做起来却十分不易。老师眼中学生的小问题,在家长眼中可能成为“天大的事情”。吴英明介绍说:“一是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家长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家长想法,主动了解家长需求。实事求是地讲,家长的需求有些是合理的,也有一些不尽合理。只要学会换位思考,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聚焦痛点,条分缕析,家长忧虑的问题、难点就相对容易解决。二是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协同育人的平台,让老师和所有家长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老师与家长间、家长与家长间立体式互助,一人困惑,多人支招。无论帮助者还是被帮助者,都能深深体会到协同育人的幸福感,更好地激发家长参与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对家校协同过程中出现的教育理念分歧,吴英明说,需要构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吴英明认为,学生成长发展中心、学生处、团委、教务处等各职能处室和年级部、班级要通过多种途径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渗透到家长的内心,同时积极主动地解决家长提出的具体问题,真正形成合力、达成共识,实现共鸣、共振,这样,家长和学校就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同向发力,拧成一股绳。

三种机制  促进家校携手并进

在家校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合肥四中建立宣传联系、教育督导、课程活动三种工作机制,让家校间沟通效率更高、合作质量更优。

宣传联系方面,学校以多种手段拓宽家校沟通渠道、传递学校文化。除了常规的班级微信群及家访形式,还设有开放周、重要节点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座谈会、主任信箱、校长信箱等沟通桥梁,实现家长随时能沟通、找对人沟通、多途径沟通。开放周期间,家长可以进校听课、监考、看管晚自习,通过“实地考察”,全面掌握学校、教师、孩子的工作学习状态,共同助推学生健康成长。家长对学校有了深度了解,就会更加主动地站在学校视角思考问题,自发传递学校文化,形成家校沟通正向循环。

在教育督导机制上,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和督导团,招募家长志愿者,为教育教学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并监督食堂饭菜质量、校服招标等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积极主动地落实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与家长共同出力,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

家长只有走进学校、融入校园,才能更好地理解、辅助学校工作。在课程活动机制上,学校成立家长指导委员会、设立家长学校,开展家教论坛、家庭教育读书分享会、家长个辅和团辅等活动,开办家长赋能营,邀请高校名师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请优秀毕业生家长畅谈陪伴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和经验教训,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和公益报考指导,邀请家长参加校内外大大小小的亲子活动,如各类传统节日活动、成人仪式、毕业典礼、班级庆生会等。当一个好家长不需要“持证上岗”,但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合肥四中的课程活动机制注重持续提升家长素质,促进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形成和谐温馨的家校成长环境,融入学校的教学布局,是学校和家庭携手并进的催化剂。

相辅相成  助力孩子成长

有随时敞开的大门、尊重每位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及家校协同的三种机制,合肥四中家校协同育人成绩喜人,学校荣获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教师和家长的辛苦付出得到对方的充分肯定。合肥四中2205班学生胡灿堂的父亲深情地说:“孩子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都承担相应责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更好地尽到家长的责任,在教育方面有困惑时,我主动与学校沟通,及时得到解决。我也经常参与学校学生成长发展中心的活动,例如,四月份的‘家校携手互成长’专题家长会,让我明白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2219班学生周瑞麟的母亲说:“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后更多的责任在老师。在我看来,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也非常大。我自己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孩子的素质。在道德品质、综合素质方面,需要我们家长更多的付出,让孩子不光成绩好,更要成为全面发展的、品格高尚的人,这与合肥四中的教育理念相契合。我也常与老师沟通,凭借老师多年的经验,了解孩子行为表象之下的内在想法,与老师共同指导孩子。这对我们帮助非常大。”

(《人民周刊》2023年第17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7期

上一篇:让“证据”永远活下去,把历史说给更多后人听
下一篇:书香飘南国 墨韵满校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