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独家|今年已确定退市公司超30家,A股“能进能出”更健康

王俊岭    2023-05-18 11:03:0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随着2022年报披露季落下帷幕,一批上市公司正在从A股市场退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A股确定退市公司数量已达30多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进一步健全退市机制、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有利于在全面注册制下营造良好的A股市场生态。

这些确定退市的公司各自是啥情况?海叔采访了有关部门和机构。

A股“新陈代谢”加快

A股多元化退市制度正在彰显威力。海叔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了解到,今年以来,沪市主板已有12家公司锁定终止上市,还有17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退市渐趋常态化,优胜劣汰机制更趋稳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方面,2022年深市全年共有24家公司强制退市,退市家数接近过去3年总和。截至2023年4月30日,深市确定20家退市公司。

什么样的公司会从A股市场退出呢?总体看,主要是触及了“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等四类强制退市指标。

有的难以获得投资者青睐。前不久,*ST西源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触及终止上市条件。

有的信息披露不符合规范。亚太(集团) 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在为*ST未来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坦言,由于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获取发表意见所需的充分、适当证据。

有的主营业务收入低于上市要求。*ST深南在公告中披露,2022年公司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这触及了终止上市的相关规定。

此外,还有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连续多年存在虚假记载,同时实际控制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从而触发了“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相关规定。

用好宝贵的直接融资资源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说,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及时实现优质企业的“进”与问题企业的“退”,有利于塑造健康向上的资本市场氛围,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

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研究员王以注意到,2020年12月31日新一轮退市改革实施以来,退市节奏明显加快,2021年共17家公司强制退市,2022年共42家公司强制退市,这两年退市公司数占过去30多年来全部退市公司总数的40%。“退市新规实施以来,A股逐步形成了多元化退市机制,起到了‘净化器’作用。”王以说。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全面注册制为更多优质企业打开了加速发展的大门。“带病”企业及时从资本市场退出,会对全市场起到警示作用,让已上市和未上市企业强化合法合规意识,打消“上市圈钱”“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有利于让真正扎扎实实做业务的企业获得良好的直接融资环境。

“退市制度与发行制度、信披制度、交易制度等共同构成了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确保退市制度良好运行,就是要将宝贵的金融资源更好地配置到企业真正需要的地方。”赵锡军对海叔说。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建议,在全面注册制下,已上市公司需要不断加强公司治理,拟上市公司更要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被退市处理的企业也要及时反思,在退市板块做好信息披露并寻求主营业务上的积极改变。

注册制下监管力度不松

退市制度在执行上有哪些新看点和新趋势?海叔分别向上交所和深交所了解了情况。

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交所认真制定并执行《沪市风险公司2022 年年报审核工作方案》,按照监管“关口前移、抓早抓小”的原则,分阶段、分重点推进风险公司监管工作。一方面,通过问询、约谈、现场检查等监管手段,打击规避退市行为;另一方面,依规尽速推进*ST紫晶、*ST泽达等公司重大违法退市工作,落实投资者保护措施。

“在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的背景下,上交所将继续坚守监管主责主业,畅通企业退市‘出口关’,不断健全退市风险识别、退市风险预警、退市处置协作、退市决策实施、退市业务安全运行、退市监管廉政监督等主要退市机制,发挥监管合力,保证‘退得下、退得稳’。”该负责人说。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说,为稳妥应对退市风险,深交所提前摸清退市风险底数,加强退市风险监测,紧盯重点公司重点事项,依规采取约谈、发函问询等多种措施,督促公司“关键少数”和会计师勤勉履职、归位尽责,扎实推进退市监管工作

今年1月初,深交所发布《关于加强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以信息披露为抓手,督促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持续做好风险提示、加强年报进展及审计进展披露,引导市场形成合理预期,提醒投资者审慎交易。同时,严格按照退市标准和程序作出退市决定,并提供听证、复核等救济程序。深交所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抓严抓实一线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负电价”不是“狼来了”
下一篇:大江东|上海高质量发展观察:动力变革,全过程创新,全方位布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