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大江论坛”在京举办:“汇聚两岸共谋发展共促统一的不竭力量”

张盼    2023-05-29 09:24:51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

“‘大江论坛’举办十年,持续筑牢两岸民众广泛沟通的桥梁,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同胞相知相融,汇聚两岸共谋发展共促统一的不竭力量。”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近日在第十届“大江论坛”上表示。

由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大江论坛”近日在京举办。200余名海峡两岸政产研学领域的代表人士,或聚首“云端”或亲临现场,围绕“促融合发展、谋和平统一”的论坛主题展开交流探讨。

回应两岸民众强烈心声

论坛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回应两岸民众盼交流、促融合、谋统一的强烈心声,邀请两岸各界代表人士就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深入探讨交流,凝聚两岸追求和平统一的共识愿景。

苏辉表示,广大台湾同胞要明是非、观大势、持大义,看清自身利益所在,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热烈欢迎岛内同胞多来大陆走走看看,开展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守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真诚期盼有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一代,秉持民族大义,积极投身到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中。

“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孔令智说,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台盟一以贯之的历史使命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台湾《观察》杂志发行人纪欣说,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历史和法理事实,台湾是中国的台湾、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促融合、谋统一,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光荣使命,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让我们一起接受这个光荣使命。”

 

第十届“大江论坛”成果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展现反“独”促统强大意志

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江利平说,本届“大江论坛”汇聚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智慧力量,展现了两岸同胞反“独”促统的强大意志,形成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广泛共识。祖国大陆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两岸同胞应携手共同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尽管两岸关系严峻复杂,但我们要看到,‘求和平、求发展、求安定’,依然是广大台湾同胞的主流民意。”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王在希说,民进党当局勾结美国,阻扰两岸交流,制造两岸紧张,已经越来越不得民心。台湾民众在觉醒,民进党想再通过对抗大陆、制造两岸紧张来骗取选票,恐怕行不通了。

“作为台湾青年,我们既是台湾人,更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有责任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北京台资企业协会理事罗至善在北京打拼多年,已深度融入、成为“北京女婿”,更深切感受到祖国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关怀。“实现两岸融合发展、和平统一,需要两岸同胞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携手前行。”

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的后人陈立君说,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先辈们的牺牲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充分揭示两岸统一才能将台湾同胞百年来的苦难画上终止符,唯有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复兴才能带来安居乐业的生活与美好的未来。

号召两岸同胞协作前行

北京大学博士生、台青林彦辰说,青年要发展、民族要复兴,这也是台湾同胞的追求。当前台海形势紧张,出卖民族利益的“台独”分裂行径严重损害台湾同胞切身利益,不得人心,必遭唾弃。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两岸同胞深入交流、融合发展,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北京工商大学教授于强说,他长期从事大数据和两岸网络领域融合发展的研究,发现两岸民众关注的热点越来越趋同,这也是两岸融合发展走向深入的体现。

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海峡研究院(香港)理事长雷希颖结合自己与台湾青年范姜锋近十年的协作经历,展示了创业团队在产业基地建设、新媒体矩阵平台搭建、智库交流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打造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向两岸创业伙伴发出了“融合相伴,协作前行,坚持沉淀”的积极号召。

本届“大江论坛”包含主题分享会、智库论坛、统一论坛等活动。闭幕式上,论坛发表四点共识:“台独”分裂违背两岸人民广泛意志;中国内政不容外部势力干涉;两岸融合发展的步伐不可阻挡;两岸同胞携手共谋和平统一,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小篮球,见证少年们的“追梦赤子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