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展示中华文化与世界连接的多种可能

2023-12-11 11:39:40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有文化工作室

苏东坡,一个中国人无比熟悉的名字,他是一首流动的诗,也是一幅永恒的画,是历史的一颗璀璨星辰,是文化的一座巍峨山峰。《诗忆东坡》以现代舞语汇舞动东坡精神,以肢体语言与古人往来对谈,将诗词里山川的壮丽、河流的婉转化为抽象的线条,用流动的诗词精神浸润身韵舞姿。于近日在北京、成都演出的《诗忆东坡》,观众观赏了一场触动心灵的艺术盛宴。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是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出品,眉山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的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剧目在7月上海文化广场成功举行世界首演之后,在2023东方卫视·中秋晚会里压轴登场,走过与东坡渊源颇深的杭州,于12月1日-3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

《诗忆东坡》由国际著名编导、舞蹈家、画家与视觉艺术家沈伟执导。沈伟在2008年北京开幕式上携《画卷》篇惊艳众人,2019年加盟湖南卫视舞蹈类综艺节目《舞蹈风暴》而被大众熟知。此次的《诗忆东坡》以艺术呈现东坡诗词中所孕育的中国精神内核,将现代舞蹈开创性融合诗词、国画、书法、篆刻、古琴、戏曲、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音、舞、诗、画的综合视听体验,深度提炼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精粹。在沈伟看来,舞蹈是一种艺术感受。“如果说《舞蹈风暴》让更多观众了解舞蹈的门类,带给观众舞蹈的新认知。那么《诗忆东坡》希望舞蹈的革新,带给观众的美的艺术感受。”

如何挖掘苏东坡的当代价值,让国人乃至世界接受以舞剧形式呈现的苏东坡呢?沈伟在这方面花了很多心思,自接到邀约以来,他用了近1年的时间去研究苏轼的诗词,了解宋代的艺术文化,再拓展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沈伟看来,苏东坡的当代价值源自他诗词背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美学。苏东坡的诗歌不仅包含了他对人生的看法,还蕴含着浓烈的情感。

故事从追忆开始,《诗忆东坡》通过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表达。舞台上,灵动的肢体语言与深沉的表达,衬托诗文意境和东坡哲思,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视觉效果。月下独酌,静听琴吟,一卷诗书,几支舞蹈,舞剧《诗忆东坡》邀观众与千年前的才子东坡对谈。透过现代舞剧与中国古代诗词的碰撞,观众能享艺术的行云流水,品超然物外的洒脱豁达,看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叹悲欢离合的人类情感。

诗词在苏东坡的生命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剧中的所有诗词皆用书法、篆刻形式呈现,既依稀可见东坡风骨,又折射了宋代书法整体意趣,激发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让观众感受书法带来的独特审美与精神体验。音乐亦是苏东坡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寄鸣,古琴音乐贯穿全剧,并经由演奏家现场演奏,通过现代艺术寻觅传递千年不息的文脉精神。

沈伟想借用诗词、古琴、视觉等,展示中华文化的审美和品味。“我希望通过《诗忆东坡》,把中国文化和艺术精髓提炼出来、发扬出来,让当今世界产生共鸣,让观众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与世界连接的多种可能性。”沈伟说。他建议,在观看演出时,观众们可以抛去原有对苏东坡的认知,充分调动感官感受艺术的魅力。

对于《诗忆东坡》,沈伟坦言自己有着一份对中国舞蹈的使命和责任。“什么是中国舞蹈?这是中国舞蹈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沈伟说。他在《诗忆东坡》中,有意探索中国舞蹈语言。沈伟在剧中设计了一系列包括呼吸、重量、惯性、舞蹈运动方式等,希望呈现中国舞蹈语言系统。“比如剧中呈现了以圆为主的意象,这种“圆”超越了戏曲、古典舞中的“圆”,上升为一种更大意义的东西,那是一种超越了时空的永恒价值。”沈伟说。

12月2日,来自3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携家人观看了这场现代舞诗剧。演出结束后,驻华使节们对这场彰显浓浓中华传统文化的舞剧赞不绝口,“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它的美!”阿塞拜疆驻华大使馆参赞伊布拉赫姆·伊布拉赫姆夫说。

“苏东坡诗词、苏东坡的人生,已经超越了个体的苏东坡,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我们的舞剧也跳出个体的苏东坡,诉说人类共通的情感。”沈伟说,也因此《诗忆东坡》能够超越语言、超越国界,得到国外观众的喜爱。

据悉,《诗忆东坡》将于12月陆续在成都和陕西上演,明年《诗忆东坡》计划走出国门到美国首演。(王珏 郝子薇)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淮”着梦想打拼 “安”下身心发展——两岸嘉宾台商论坛共话合作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