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猛士穿插破铁篱

——《百面战旗红》之“道峰山营”

《百面战旗红》创作组    2023-07-06 16:05:24    《人民周刊》

编者按: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停战70周年。1953年7月27日,在世界瞩目下,中美朝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结束了一场残酷的大规模现代化战争。朝鲜战争的结束,标志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本栏目将连续推出有关抗美援朝内容的战旗故事,以弘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打击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过程中表现的大无畏精神,彰显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志气。本期为《百面战旗红》第35篇文章。

 

荣誉战旗名称:道峰山营

授旗时间:1951年4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64军190师569团3营

授旗领导机关: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前身是1943年4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独立营;1945年2月,隶属于晋察冀4分区47团;1945年9月,编入晋察冀军区冀晋(陈正湘)纵队,为3旅10团3营;1946年,陈正湘纵队与赵尔陆纵队一部合编组成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改编为4纵队10旅29团3营;1948年5月,改编为华北军区第4纵队10旅29团3营,归第2兵团建制;1949年2月,改编为第64军190师569团3营,归第19兵团建制;1949年6月,随第19兵团调归一野建制;1951年2月,随第19兵团入朝,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190师569团3营;1955年2月,随190师调出64军建制,190师改编为陆军第1机械化师,直属军委装甲兵司令部指挥;1961年8月,陆军第1机械化师重归64军建制,仍称步兵190师569团3营;1998年,64军撤销,随190师改隶第39集团军建制;2003年,190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190旅,为190旅3营;2017年4月,改编为第79集团军某旅合成3营。

战旗精神:勇猛顽强,勇挑重担,勇当先锋,勇往直前

 

打开鸡蛋,只需敲开一个小口;打掉堡垒,却需找到破绽和弱点。战争和很多事情一样,只有抓住枢纽,重大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打响,我志愿军第3、9、19兵团和朝鲜人民军共60万大军,从东西两线同时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阵地发起攻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采用密集多层防御部署,建立了前沿纵深交叉火力网,使我进攻受阻,出现僵持局面。关键时刻,西部战线19兵团64军果断派出奇兵,通过击破一点,敲开了敌军防御的坚固外壳。

当时的这个“点”,就是道峰山。道峰山,坐落于朝鲜半岛临津江南、汉江北,韩国京畿道议政府西南方向,卡在临津江至汉城的咽喉要道上,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军事价值。在西线正面难以突破的危急情况下,64军190师569团3营受命大胆向敌后穿插,占领道峰山,扼敌致命要点。3营不辱使命,遇强智取,遇弱强攻,急行20小时,纵深穿插60公里,连续突破敌人7层封锁线,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钉在阵地上3昼4夜,直至弹尽粮绝也终不放弃,打乱了敌军的作战部署,书写了一篇惊天动地的铁血传奇。这正是:

攻坚战役杀声起,三路大军遇劲敌。

正面突防无缝隙,纵深楔入有玄机。

精兵快进开坚锁,猛士穿插破铁篱。

扼住敌喉生死地,金汤固垒溃如泥。

五次战役,艰难开局

569团3营,隶属志愿军第19兵团64军190师。营长宋进才是一员猛将,打仗不要命的那种,只要一声令下,帽子掖在腰带里,甩开膀子就上。因带股虎劲,所以人称“宋傻子”。就是凭着这股虎劲、傻劲,在第五次战役中,宋进才带领3营,完成了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了整个战役的开局,功冠三军,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亲自将战斗英雄勋章戴在了他胸前。要了解这段传奇始末,还要从战役开始说起。

1951年4月初,第四次战役尚在进行中。美军密谋在正面对我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同时,从我军侧后的东、西海岸蜂腰处实施登陆,对我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一举越过“三八线”,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

为了粉碎美军的作战企图,彭德怀司令员毅然决定先下手为强,紧接第四次战役发动第五次战役,通过主动进攻,打碎敌人的如意算盘。

4月中旬,刚接替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在大规模集结兵力,判断对手可能于4月下旬或5月初发动攻势,遂临时变阵,决定以一部分兵力继续在铁原、金化、金城地区保持进攻,其他方向转入防御,修筑工事,以逸待劳。此时,“联合国军”的地面作战部队已达17个师又3个旅和1个团,共计34万人。

根据敌我情况变化,毛主席批准了彭德怀司令员的建议,第五次战役正式拉开帷幕。4月22日黄昏,天崩地裂一通巨响,志愿军6000余门火炮突然对敌军阵地火力准备。其后,志愿军开始突袭,9兵团在东路,3兵团在中路,19兵团在西路,像三把尖刀刺向敌军防线。

由于美军有准备,所有部队紧密靠拢,没给志愿军留出穿插间隙,同时综合运用了“绞杀战”“火海战术”“纵深防御”等手段,还将空袭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飞机由1000架增到3000架,直接攻击我军最薄弱的环节,致使第五次战役开局很不顺利,各个方向都出现了进攻受阻现象,稍有不慎便可能功亏一篑。

彭德怀万分焦急,发报给西线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你们必须继续努力,组织火力与运动相结合的作战,勇猛地向议政府及其南北线挺进。否则,正面之敌将节节抗击,退至汉江南岸,增加渡江开展战局的困难,望深体此意,坚决执行之。” 

身背军令状已急红眼的杨得志立即致电64军:“如不猛插进到目的地完成战役任务,要遭到革命纪律的制裁。”同时直接要通64军军长曾思玉电话,令他不惜一切代价派最强悍部队向敌纵深穿插。

此时,所有指挥员都心知肚明,能不能运用一支精兵突破敌人坚硬的防御外壳,撕开眼前的这个铁篱笆,直插敌要害部位,已成为撬动战局、影响成败的关键。

屋漏偏逢连夜雨,64军与担当第二梯队的190师通信联络不巧又中断了。23日下午,曾思玉军长情急之下,直接将电话打到569团,命令团长罗保顺:“告诉你们陈信忠师长,立即过江,投入战斗。”

190师得到命令后,毫不迟疑,急令569团副团长李振堂率3营加强1个机炮连、军侦察科长王统率军侦察支队,组成两个先遣突击队,从高浪浦里渡过临津江直插道峰山,在敌人后方打进一个楔子。

出发前陈信忠师长问3营长宋进才能否完成任务,正被担任二梯队憋坏了的宋进才咧着大嘴笑了,坚定地回答:“能,这个任务交给我,完成不了,提头来见。”

宋进才虽外号“傻子”,但外粗内细,很会打仗,明白这道军令的分量。前方地形陌生,情况不明,任务难度很大,3营600多人要打好这一仗,首先需要提振士气。

在副团长李振堂组织的战前动员会上,宋进才当着全营的面挑明了说:“这是我们出国后的露脸仗,要坚决打好!上级指到哪里,我们就坚决打到哪里!冲的时候要像老虎,守的时候要像泰山。不管遇到美国兵、英国兵、韩国兵,还是其他什么兵,全都给我狠狠打,看谁更厉害!要是打不好,别怪我骂你孬种!”

经过李振堂、宋进才的动员,全营斗志昂扬,战士们纷纷写下请战书,争当突击队,坚决冲在前。

奇兵出击,一招破局

4月23日18时30分,天刚擦黑,轻装上阵的3营开始向炮火猛烈的方向挺进,面临的第一道封锁线就是临津江。

临津江是朝鲜中部的一条大江,几次战役下来,志愿军已经过了几个来回。虽然枯水期水位较浅,不需要舟桥就能蹚过,但江面宽达百米,无任何遮蔽,动作慢了几乎就是敌人飞机、炮火的活靶子;而且4月气温仍旧很低,江水冰冷刺骨,让人腿脚痉挛。

望着黑黝黝的江水,宋进才根本没有工夫想那些轻松渡江的法子,炮弹就在江面上炸,子弹就在江面上飞,越快过去越好。他二话不说,带头跳入没过胸口的冷水里,铆足了劲往对岸冲。各连战士们见状,也都齐刷刷地跟着营长跳进江里,不到20分钟就都蹚了过去。

过了江,尽管周身湿透,宋进才却没有停顿片刻的意思,立即传令全营由临津江南岸向道峰山方向突击,还特别强调不许恋战,不要过多理会遇上的敌人,只管一路向前,看谁跑得快!

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都高度依赖汽车机动,离开公路基本没辙。而志愿军一直靠双腿打仗,有路没路都可以机动,这时候弱点反而成了强项。

在敌后穿插,时间就是胜利,一刻都不能停步,否则很可能被敌人截住甚至包围。穿插途中,3营600多人就跟过河的卒子一样只进不退,钻、绕、打相结合,翻过了锦屏山、鹰谷峰,几乎每人都成了“飞毛腿”,在寒冷的夜晚,硬是跑得热血沸腾,汗汽水汽蒸腾缭绕,一口气冲到了金谷里。

美韩联军这时才回过味儿来,原来这股中国军队来者不善,是想插到后边揍他们的屁股呀!这可不得了,联军连忙抽调兵力三面包抄,围追堵截。

不过,此时的3营完全冲出了气势,刹都刹不住,靠惯性都能把敌人的堵截冲个稀巴烂。为了节省体力,宋进才还让全营交替冲锋,一波又一波海浪般向前冲击,只用8分钟就踹开了敌人刚刚拼凑起来的包围圈,歼敌一个排。

敌人见用步兵根本拦不住这支中国军队,就调来坦克、汽车阻在加野里附近。但万没想到的是,如风卷残云般的3营,面对一切阻碍都是呼啸而过。4辆坦克、10辆汽车还没摆稳,就被怒吼着的志愿军战士用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和六零炮干净利索地给解决了。

9连副班长张宝富一人就炸毁坦克2辆、汽车4辆,并将坦克里爬出的6个敌人和汽车上的十几个敌人消灭。

进行如此强度的突击,体力消耗极大,加之志愿军战士的营养本来就不够,脚步逐渐放慢了,体弱的甚至跑着跑着就虚脱了。“这可不行!”宋进才见状又传令:“跑步改急行,行进间吃东西。”

战士们一边疾行一边从干粮袋里抓起炒面往嘴里塞。炒面特别干,呛着风喷得脸上、身上哪都是,而且很难下咽。宋进才看到路边有个水坑,心头一喜,立即让人把上面盖着的枯枝烂叶分开,却见还有一坨牛粪泡在水里。他顾不上那么多,大喊:“都来喝一口,牛能喝人就能喝!”然后带头用手捧水把炒面合成团团吞了两口。其他人也学着样,吞两口立马前进。

就这样,3营连续穿插迂回了一整夜加半个上午,连续突破敌人7次拦截,长驱直入,于24日14时,插到了敌纵深60余公里处,胜利到达了指定位置——道峰山。

道峰山虽不算很高,但树木茂盛,易守难攻,是打阻击的天然好地形。上山之前,3营炸毁了山下的公路铁桥,切断了敌人的进退之路,摆开了破釜沉舟、拼死一战的架势。

准备向团里报告位置的时候,宋进才发现在突击过程中电台被打坏了,无法再跟后方联系。也就是说,3营的未来生死,天不管,地不管,谁都管不了,只能靠自己了。

趁着敌人还没回过味儿来,宋进才一面派人返回送信,一面叫来各连连长,言之凿凿地告诉大家:“咱们这是钻进美国佬10万大军肚子里了,要学了不起的孙猴子,把那个什么妖怪的心肝肺都打烂。”

“铁扇公主。”有人补充道。“对,真有你的!就是那个母妖怪,要让她怕咱们。”宋进才连比划带说很有感染力。

各连连长忍俊不禁,心想营长的傻劲又上来了,但又不敢笑,不过顿觉轻松不少,仿佛长了力气。没二话,各自回去按要求组织修筑工事、配置火力。

死守阵地,顾全大局

得报西线防御纵深的道峰山出现一股志愿军,李奇微立即警觉起来,站在地图前双眉都拧成了疙瘩。身经百战的他清楚地知道这个位置的军事价值,西线美韩联军无论是前送还是后撤,都必经此地,这简直就是在自己的心血管上扎了一根刺。

为了去掉这根刺,不让道峰山成为动摇整个西线防御体系的追命索,李奇微下了死命令:“不管这股敌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尽快给我消灭。”美军迅速集结兵力,杀气腾腾奔道峰山而来。

4月25日清晨,美军一上来就是“火海战术”,先派飞机朝着道峰山扔下了无数的航弹,然后又用炮火洗地,把能用上的重火力全都往山上倾泻。自从李奇微、范佛里特分别主掌“联合国军”和第8集团军后,就像疯了一样,弹药消耗量一直是加倍再加倍。

道峰山上的石头被炸成齑粉,土层被削去了几尺,一人抱不住的柏树几乎像高粱秆一样被全部炸断,一个好端端的风景区立刻满目疮痍、弹坑环套。即便这样,3营战士们依旧坚守着阵地,依靠临时修建的工事与敌人铺天盖地的炮弹巧妙周旋。

火力急袭过后,敌人开始组织冲锋。原以为志愿军早都被炸到天上去了,可一到近前才发现,志愿军不但没上天,反而遍地都是,火力还很猛。

3营的机枪、手榴弹排山倒海般打下来,不久美军便尸横遍野,狼狈退下。

见硬冲不行,美军改用火攻,用火焰喷射器纵火烧山,妄图将志愿军3营烧死在道峰山上。一时间烈火熊熊,浓烟滚滚。

宋进才已摸透了敌人的作战套路,早有思想准备,要求各连“以火制火”,自己先将阵地周围的草木放火烧尽,形成人造防火带,截断火路,让敌人的火攻也不奏效。

一天下来,敌人各种招数用了个遍,就是夺不下来道峰山。完全置于死地的3营已经豁了出去,都明白没有任何退路,为了整个大局,死也要坚守在阵地上。

第二天,罕见地飘起了4月雪,3营指战员身上的棉衣经江水、汗水浸泡,再经白天炮火熏烤、夜晚风霜吹打,都变成了坚硬的冰甲,落上洁白的雪花后,个个如同古堡里的武士一般,走动起来发出“哗啦哗啦”的金属音,给阵地里增添了一种异样的豪迈。

宋进才闲不住,在阵地上一方面观察敌情,一方面要求大家挖好猫耳洞,“哗哗啦啦”地走到哪里都要告诉战士:藏好了才能消灭敌人,都是好样的,一定能坚持到大部队到来!在战士们眼里,营长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看,侦察支队真厉害,咱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更够美国佬喝一壶了。”见军侦察科长王统率领侦察支队随后跟进上来,并开辟了另一处阵地,宋进才大声地鼓劲。

话虽这样说,但凭经验他心里十分清楚,这次任务3营可能要交代在这里。毕竟是地处敌人腹地,还不知要坚持几天,只消耗,没补给,身上携带的弹药和粮食只会越来越少,光是防守也不是个事儿,总得有个更积极稳妥的办法。

和副团长李振堂一商量,宋进才把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法想了起来。当年当八路,打鬼子,也是没有后方,但却能运用麻雀战、破袭战等机动灵活地消灭敌人,把这招用在美国佬身上也许能行。

于是白天坚守阵地,到了晚上,宋进才就择机组织班、排为单位的战斗小队,利用山地和夜战优势,不断袭扰敌军营地,抢子弹、弄给养,打了就跑,不逗留,不恋战,对敌大搞疲劳战术,削弱敌人的战斗意志。

就这样,3营在副团长李振堂、营长宋进才带领下,顶着美军的炮火,忍受着寒冷、饥饿和急剧增加的伤亡,凭着强大的精神意志,硬是在道峰山上坚守了3天4夜,打乱了敌人的纵深防御部署,使敌人无法快速通过道峰山,堵在公路上进退两难。

4月27日,由于受到我军的腹背夹击,敌人的防御体系开始松动。4月28日,64、65军主力终于砸开临津江南岸敌军防御的坚固外壳,追击敌军打到道峰山,与3营胜利会师。

一个个备受残酷战火煎熬、完全看不出模样的战士,冲出阵地,振臂欢呼。此刻,天上又下起了小雨,一向不动感情的宋进才站在道峰山一处山峰上,狠狠地抹了把黑黢黢的脸,分不清流淌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道峰山之战,3营共歼敌320多人,击毁敌坦克4辆、汽车10余辆。更重要的是,动摇了敌人的防御体系和抵抗心理,迟滞了敌增援和撤退的速度,让敌军至少多付出了1000多人的伤亡代价。

4月29日,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专门给64军发来一封少有的充满感情的电报,对190师569团3营评价了四个字:“打得很好!”要求给全体同志记功表扬,特别提出立即将负责干部姓名报来,通报全军嘉奖。字里行间透露出战场统帅对骁勇战将的喜爱之情。

战后,3营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道峰山营”光荣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每人荣立三等功一次。军侦察支队亦被授予“道峰山支队”光荣称号。宋进才、张宝富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弘扬精神,心怀全局

第五次战役于1951年6月10日结束,粉碎了“联合国军”二次登陆计划,摆脱了四次战役中的被动局面,双方进入战略对峙阶段,为停战谈判打下了基础。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一晃到了1953年夏季,经历两年多的谈谈打打后,朝、中、美三方将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落下帷幕的日子不远了。

此时,美方军事谈判代表拽住中方翻译,指名道姓要见“道峰山营”营长。显然,美军仍旧耿耿于怀,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志愿军一个营就敢于迂回到美军后方,坚守作战,打乱美军作战部署。

为满足美军的好奇心,同时也让世界人民更多了解志愿军,部队领导找到了宋进才营长,让他见见对手。

打仗一个顶俩的宋进才,出头露面却俩不顶一个,借口在高旺山战斗挂了花,坚决请辞。领导见状,便不再为难他,反正是糊弄洋鬼子,让新提的教导员李中魁顶替宋进才出现在了板门店。

一贯恃强凌弱的美国人面对真正的战士,脸上没有了一贯的傲慢,不解地提问:“你和你的营为什么如此坚决地穿插到美军后方?要知道,这样的行动无异于自杀。另外,你们是靠什么坚持到最后的呢?”

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李中魁教导员想了想笑道:“靠人的精神。”翻译当即把这五个字翻译了出来,美方军事谈判代表一脸茫然。李中魁接着以宋进才的身份告诉美方,自己参军前只是普通农民,没有上过军校,不会讲更多道理,只知道保家卫国,与敌人拼命。美方听罢竟一时语塞,耸耸肩,敬了个军礼,悻悻地离开了。显然,他无论如何也搞不懂,中国军人说的“精神”是什么,“拼命”又是为什么。

事后有人追问宋进才,到底是什么精神让他们面对美军的飞机、坦克、大炮,孤军坚守死地3天4夜?宋进才这回很给面子,认真地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话虽糙,但理不糙。为正义而战加上不要命的战士,是志愿军能够战胜世界一流强敌的唯一秘诀。

“道峰山营”从朝鲜战场的炮火硝烟中一路走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精神。在国家发展建设时期,由于国防现代化的需要,该营历经数次转隶转型,从一支部队转到另一支部队,从摩托化转到机械化,从机械化再转到合成化,党指向哪里就冲到哪里,始终以全局为重,战胜困难,砥砺前行。

如今,接力棒交到了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3营官兵手中,他们继续高擎“道峰山营”荣誉战旗,向着新的高地冲锋,在实战化训练中摔打,获得了上级机关“拉得动、展得开、合得拢、打得响、转得快”的高度评价。

“道峰山营道峰山营,火红的战旗血染成。勇往直前打硬仗,抗美援朝立战功……”这首诠释着厚重历史和光荣传统的“道峰山营”营歌,至今仍响彻在寒风凛冽的演兵场上,响彻在阳光灿烂的建军路上。在高亢嘹亮的战歌声中,可以听出“道峰山营”对先辈浴血奋战的无尽追忆和刻在骨子里的壮志豪情。

(执笔人为叶征、张玉龙)

 

(《人民周刊》2023年第9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猛龙”飞越临津江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