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60熊”何以成为“50勇”

——访“百面战旗红”创作组成员张玉龙

张若涵    2023-10-08 19:34:30    《人民周刊》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有这样一支志愿军队伍: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屡获佳绩,让敌人闻风丧胆;他们认为“中国人不应该打中国人”,在解放战争长春战场起义;他们两度入朝作战,在战场上打出出色战绩。这支队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血战汉江南  忠勇恸河山》中描述的“白云山团”,正是来自这支部队。近日,笔者访问了作者之一张玉龙,了解创作幕后的故事。

笔者:您当初是如何参与到这篇文章的创作的?

张玉龙:这篇文章是叶征教授指定让我写的。经过之前一系列“百面战旗红”文章的撰写,我已经基本熟悉了“百面战旗红”系列作品的写作手法、模式、着重点、文笔特征等要求。这篇文章的创作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主要体现在文章的主人公有着特殊的履历。如何用简短的篇幅把这支部队的特点完整表现出来?叶征教授指定我写这篇作品,也是给我一次实践的机会。

笔者:创作过程中最让您触动的点是什么?

张玉龙:当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特别是“白云山团”的战斗简报呈送给毛主席,毛主席亦为之动容,感叹道:“在蒋某人手下一直是‘60熊’,可成了人民军队,就变成了‘50勇’,在他们面前,美军也只能吃败仗!”从此,“50勇”名扬天下。“60熊”为什么能变成“50勇”?这个问题对我触动是比较深的。整个写作过程中,我都在不断地寻找答案。

笔者:您认为创作这篇文章的难点在哪里?是如何克服的?

张玉龙: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原为辽沈战役期间在长春战场起义的国民党云南地方军。部队大多是云南籍军人,在国民党军中屡受歧视、战斗力低下,更是被称为“双枪兵”(即一支步枪加一根烟枪)。可就是这支部队,在抗美援朝战场却打出了惊人的战绩,产生了“白云山团”这样的英雄群体,还有数量众多的其他英雄个人和群体。

写作这篇文章的难度在于,如何用简短的篇幅,既把“白云山团”的战斗事迹全面展现出来,又阐明这支部队的历史,还能依托主线回答清楚我们提出的问题。在写作过程中,叶征教授充分指导并亲自动笔做了大量修订,经过反复论证、精雕细琢,最终整篇文章的真实性、文学性都达到了预期。

笔者:参与创作之后,您对这段史实有什么感想?

张玉龙:正所谓“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支部队为什么能够从“60熊”变成“50勇”,离不开革命意志的转变。抗战时期,这支部队面对日寇,曾经也打出惊人的战绩,这是源于爱国、爱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情怀和由此产生的坚强意志。解放战争时期,这支部队战斗意志消沉,最终沦为“60熊”。在战场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以后,这支部队发生了质的变化。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经过我党教育和战争磨炼的这支部队,凭着新生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信念,在白云山再次打出惊人的战绩。

“白云山团”的“蜕变”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追求人民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的历程中,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才有了革命者们为了实现革命事业的胜利而不畏牺牲、不怕艰苦的精神意志。

(《人民周刊》2023年第15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5期

上一篇:速度的比拼,意志的较量
下一篇:一连挡二师,空间换时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