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英雄赞歌永流传

——访“百面战旗红”创作组成员初见

本刊记者 何娟    2023-10-08 19:42:19    《人民周刊》

因为战争,风光秀丽的夜月山沦为硝烟弥漫的“火焰山”。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为这座名称充满诗情画意的小高岭,书写了悲壮的传奇故事与英雄赞歌。心怀追思与崇敬,《百面战旗红》创作组成员叶征、初见、王欣联手执笔,谱写夜月山的英雄史诗。近期,作者之一初见接受了本刊记者采访,回顾他们为英雄写赞歌的心路历程。

记者:“夜月山英雄班”,听起来诗意又悲壮,您为什么选择这面战旗的故事参与写作?其中有什么特别的渊源吗?

初见:首先是“夜月山”这个极富诗意的名字,引我走近这面战旗。后来,了解到“夜月山英雄班”的战斗经历,我第一时间想起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倍感慷慨激越、悲壮苍凉,同时满怀敬意,迫使我急切想用文字带读者回望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书写抗美援朝战场上“夜月山英雄班”的战士们。

记者:11名志愿军战士坚守阵地,击退美军连续发起的14次进攻,以最少的牺牲杀伤最多的敌人。梳理战斗细节、回顾战争场面,写稿过程中,“夜月山英雄班”最打动您的是什么?

初见:这是一场不能不打的仗,也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仗。这篇战旗故事,既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也是生动鲜活的群英谱。

论战斗装备和士兵人数,我军和美军天差地别。志愿军战士构建工事、巧妙蔽敌,瞅准时机灵活作战,要勇斗,更要智斗。

激战前夕,战士们的即兴表演,生动彰显了这群“最可爱的人”在严酷战火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相关场面让我印象尤为深刻,既感动又心疼。那是在铿锵豪迈疾风暴雨的战斗主旋律中,注入了动人心弦的柔美音符。月朗星稀的拂晓,硝烟短暂消散的片刻,那是生死恶战的前夕,偏偏临近中国传统佳节七夕。如果没有这场战争,我们年轻的战士原本可以在祖国、在家乡,与亲人相聚团圆。他们是否思念家人?是否憧憬过战后的幸福生活?然而又有多少士兵活着回家了呢?写到这里,我曾浮想联翩,但是,美好的幻想抵不过残酷的史实。

遭遇美军3万多发炮弹轮番轰炸、几十辆坦克地毯式碾压,山清水秀的夜月山历经战火满目疮痍,我们的战士接连倒在血泊里。“拼命三郎”排长刘才奋不顾身举起血迹斑斑的手榴弹,班长宋树林抱着直冒火星的冲锋枪一往无前,赵炳寅徒手拿刺刀插向敌人的胸膛志愿军战士们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脑海中,每一幕都让我终生难忘。

记者:为“夜月山英雄班”谱写英雄赞歌,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讲述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血泪往事,对于今天的读者,有什么启示和引领作用?

初见:“夜月山英雄班”这面战旗,同每一面战旗一样,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不同于其他的战旗故事,这篇文章加入了一些抒情内容,使故事更加生动立体,故事里的人物更加鲜活丰满,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夜月山英雄班”那英勇顽强、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精神,是我们所要歌颂和弘扬的主题。把这面战旗的故事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旨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把先辈的故事汇聚成宝贵的精神财富,滋养一代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奋勇向前。

(《人民周刊》2023年第15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3年第15期

上一篇:“零敲牛皮糖”巧解“磁性战术”
下一篇:人民军队有力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