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这些神仙特产隐藏得太好了

汪文正    2024-01-25 11:53:02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随着春节临近,在年节消费升温、跨省旅游火热等因素推动下,许多“隐藏款”特产进入公众视野。这些土特产“出圈”靠什么“诀窍”?海叔采访了专家、消费者和从业者,带大家认识这些低调的“隐藏款”土特产。

 有哪些特产“火”了?

最近,以黑龙江、广西两地游客互换砂糖橘、蔓越莓特产礼品为代表,国内南北各省份互赠特产带动许多“隐藏款”特产上热搜,如黑龙江蔓越莓、四川鱼子酱、贵州抹茶、安徽鹅肝等,演变成一场全民热议的“农业大摸底”。

“四川、重庆位于西部内陆,竟然出产龙虾、鱼子酱”“高大上的法式鹅肝,原来是安徽特产”“以前只听说过日本抹茶,现在才知道贵州抹茶也很‘能打’”“我们省的好多隐藏特产藏得太深,我作为本地人也是头一回听说。”参加这场“摸底”后,网友对隐藏款“特产”赞不绝口。

“我经常买进口商品,知道法国鹅肝、加拿大蔓越莓、俄罗斯鱼子酱、澳大利亚龙虾、日本抹茶等‘洋特产’,没想到国内都有‘平替’,‘土特产’一点也不‘土’。”有消费者这样对海叔说。

其实,很多“隐藏款”特产已经低调了多年,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努力。比如,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少日照、多云雾等气候条件的贵州省,近年来立足优势发展抹茶产业,如今抹茶产量已占全国的1/4;安徽六安引进法国“朗德鹅”,鹅肝年产量超3800吨;四川雅安发展鲟鱼养殖业,鱼子酱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次互赠特产的“主角”黑龙江省抚远市,早在2014年就从北美引进蔓越莓,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蔓越莓种植基地。

 这些特产为啥能“火”?

“隐藏款”特产为啥能“火”?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慧告诉海叔,南北换礼推动众多“隐藏款”特产进入大众视野,一方面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红利不断释放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的作用。

“近年来,陕西西安、山东淄博、黑龙江哈尔滨等地的经验表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曹慧说。

它们之前为啥没“出圈”?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海叔了解到,由于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不注重差异化营销等原因,不少名优特产因缺少知名度而无法发挥其潜力。

“一朝成名”前,一些土特产也曾“无人问津”。这背后,一是由于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效应,难以大量供给市场,消费者日常见不到;二是农产品易受冷藏保鲜等条件约束,销售半径有限;三是经营主体市场影响力不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议价权较低、营销渠道受制于人。

“土特产需要从‘产品’变成‘商品’、从‘产品’迈向‘产业’。这中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曹慧说。

流量退潮后怎么办?

互联网流量转瞬即逝,将来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避免从“一朝成名”走向“昙花一现”?不少专家认为,应抓住短时内的“出圈”机遇,通过提升供给水平、丰富产品内涵等,长久释放“隐藏款”特产的品牌效应。

品牌有多重要?以家喻户晓的IP“宁波汤圆”为例,早年由于缺少地理标志等品牌保护,其市场曾长期被外地厂商主导。

为让“宁波汤圆不姓甬”的尴尬不重演,浙江宁波为土特产“撑腰”。江北区慈城年糕借助旅游业“快车”赢得游客喜爱;海曙区蔺草产业从简单的种植加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如今,宁波名优特产“群星闪耀”,一大批土特产擦亮名片、打出品牌,入选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

“一些土特产目前只能做到‘土’,在‘特’和‘产’方面还有待提高。”曹慧解释,“土”即挖掘乡土资源,“特”即打造特色品牌,“产”即培育优势产业。

各地的农副产品应从品牌溢价中寻找附加值,以产品差异化的良性竞争取代产品同质化的低价竞争,走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特定区域内,围绕某一项优势产品,继续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等形式的产业集聚,放大规模效应。此外,还要补齐储藏、运输、销售等方面的短板弱项。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品牌出海,如何劈波斩浪 | 人民锐见
下一篇:尺素金声丨从1到10000,肯德基在中国市场做对了什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