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中国二手车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徐佩玉    2024-02-26 14:24:37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中国是全球汽车保有量第一大国,也是消费量第一大国。买了新车,旧车去哪儿?除了在国内流通,越来越多的中国二手车正销往全球。

商务部等5部门近日发布关于二手车出口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在全国范围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专家对海妹表示,这是重要利好消息,不仅将促进贸稳规模优结构,还有利于推动国内汽车消费升级。

提起二手车出口,还要从2019年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支持在条件成熟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通知》说起。从那年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台州)、山东(济宁)、广东、四川(成都)、陕西(西安)、青岛、厦门等10地成为国内首批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

试点近5年,成绩如何?

行业逐步走向规模化——海关数据显示,自2019年启动二手车出口试点工作以来,中国二手车出口量屡上新台阶。2021年中国二手车出口约1.5万辆,2022年这一数据跃升至6.9万辆,同比增长超350%,其中大部分为新能源汽车。

目标市场不断扩大——海妹了解到,中国二手车已销往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二手车出口目标市场以中亚五国、非洲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为主。2022年以来,俄罗斯成为中国二手车出口的重要市场。受能源危机影响,中国对西欧、东欧二手车出口量明显提升,二手车出口市场正逐步向欧洲延伸。

出口流程更加简化——各地海关为助力二手车出口,纷纷简化流程。例如,郑州海关推动二手车出口许可证件联网核查,推动汽车出口通关时长整体缩短50%以上。近日,河南今友实业有限公司采用“出口提前申报+转关”模式申报出口一批二手国产新能源汽车,通过中欧班列(郑州)汽车出口“绿色通道”,运往白俄罗斯市场。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为更好服务海外市场,不少企业选择在国内搭建二手车出口前置仓,将市场反馈较好的车型提前运抵后进行仓储和展示,缩短物流时间;同时,在海外打造二手车出口海外仓,以“双仓联动”方式进一步撬动海外市场。

从试点到全面铺开,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品质好、价格合适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走俏,也在海外打响知名度,为二手车出口夯实了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对海妹表示,中国汽车保有量大、淘汰速度快,大量二手车需要有新的出处。经过几年试点,中国二手车出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可以供应全球市场。

二手车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这考验着二手车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尚未大规模走向海外,服务网点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仍处于口碑树立阶段。”许海东表示,随着二手车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如果后续的售后维修服务跟不上,将影响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的口碑。

这次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的公告和通知中,也作出了明确要求。

在产品质量方面,公告提到,流通企业申请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需具备二手车鉴定评估能力、雇佣至少3名鉴定评估专业人员等条件。根据《通知》,出口车辆应符合《二手乘用车出口质量要求》或《二手商用车辆及挂车出口质量要求》,并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产品检测报告。出口目标国有准入标准的,出口企业应同时声明符合当地标准。鼓励二手车出口企业使用“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查询车辆维修记录。

在售后服务方面,《通知》提出,指导企业通过自建、资源共享或多渠道合作等方式,建设海外维修服务体系,增设海外售后服务网点,多渠道保障备品备件供应。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一步健全国际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品牌、渠道等优势,切实提升自产汽车在海外的售后维修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重点市场建立公共的展示交易中心及海外仓。

“中国已进入新旧车交替的关键转折时期。”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对海妹表示,在中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3000万辆的背景下,在全国范围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一方面适应了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升级换代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满足其他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二手车的需求。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跟着赛事去旅行丨在呼伦贝尔,解锁“十四冬”的全新打开方式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