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工农乡聚焦基础设施升级、卫生整治攻坚、制度机制创新,打出一套村容村貌提升“组合拳”,让乡村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硬件升级,在乡村建设上促提升。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同步推进、深度融合,建立群众参与机制,实行“政府+村集体+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模式,让农民既愿意做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也能够做乡村建设的监督员,真正形成了人人参与建设的良好局面。
集中攻坚,在卫生整治上下功夫。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持续推广“农户分类、村屯收集清运”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切实强化硬件设施保障,实现了各行政村垃圾桶、运输车全覆盖,全乡所有村屯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此外,改造小菜园80余个,昔日“卫生死角”变身“景观花园”。
制度护航,在长效治理上出实招。为避免环境整治“一阵风”,工农乡建立“巡查—曝光—整改”闭环机制,成立专项督查组,不定期入村屯巡查;干部职工通过“随手拍”曝光卫生死角,累计整改问题80余处;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及村干部考核,倒逼责任落实。如今,常态化管护机制已深入人心,村民从“要我整治”转向“我要整治”。(中共铁力市工农乡委员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