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山西大同大学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大同北魏·云冈文化暨第二届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北魏文化、云冈学研究以及建筑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大同大学,挖掘北魏历史文化价值,探索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创新路径。
本届论坛设立北魏民族融合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云冈学”学科建设、建筑文化与城市创新发展研究、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云冈石窟艺术综合研究等议题。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北魏文化融合下的城市语境建构”“从汉殿说起”“从北魏的民族融合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弘扬中华遗产魅力 创新建筑文化出版”“炳灵寺169窟壁画中的法显与昙摩毗图像考”“古建筑的抗震智慧与保护传承”“惜字塔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等方面作学术报告,共同论道北魏文化精髓及其当代价值,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分论坛以“北魏文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为主题,山西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文学院30余名专家学者从民族融合、文明互鉴、丝路文化等角度展开热议,深化对北魏文化历史价值的认知,为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赴云冈石窟、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成果陈列馆、山西大同大学校史馆等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山西大同大学云冈文化研究成果陈列馆于2009年落成开放,2025年升级改造,共有“古都足音”“云冈真容”“学术英华”三个部分,分别叙述大同古都历史地缘、云冈石窟艺术魅力以及云冈学术成果,馆内所有展品、绘画作品均由学校师生完成,集中展示学校云冈学建设成果。
2020年以来,山西大同大学持续推进以云冈石窟为核心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先后组建“石窟寺文化研究”“北魏平城译经研究”“石质文物保护”等研究团队,成立“北魏音乐”研究所、“云冈舞艺术创作”研究所、“桑干河流域”“旅游小镇”研究所,获批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云冈雕塑艺术传承与创新基地”、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云冈舞传承基地”;先后获批特别委托项目《云冈石窟多元一体中华民族交融研究》、“冷门绝学”项目《山西北朝石刻遗存文献抢救性整理研究》等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批《北魏平城时期的丝绸之路研究》《“文”与“武”的博弈——国学视域中云冈文化的生成研究》《佛化与汉化: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双动因》等70余项省部级项目,出版《平城史稿》《北魏平城书迹研究》《山西石窟碑刻辑录》《塑写华夏》《云冈石窟飞天绘画作品集》《云冈学概论》等18部专著;参与《大同通史》《大同地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2部专史的修撰工作;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获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13项。(山西大同大学 赵鑫 安嘉平 魏福祥 陈昌杰)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