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东青岛:“以虫为兵”护绿岛

2025-06-27 14:49:23   

漫步大沽河畔,翠绿的树林间规律地出现了一些悬挂的纸袋,袋中装有硕大的“蚕蛹”,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原来,这些“蚕蛹”之中包裹的是人工繁育的周氏啮小蜂,它们是防治害虫美国白蛾的“森林小卫士”。

眼下正值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下树化蛹的关键期,这种原产北美的多食性害虫堪称“植物杀手”,其寄主范围覆盖600余种植物,不仅会造成森林树木枯萎死亡,还会对农作物生长和城市绿化景观带来毁灭性打击。为避免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近日,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开启“以虫治虫”生物防治行动,3亿余头周氏啮小蜂化作“森林小卫士”,奔赴胶州市大沽河沿岸、莱西市产芝水库南侧林带、即墨区温泉街道等“重点战场”,向美国白蛾发起“总攻”。

6月24日上午,在胶州市大沽河岸大麻湾桥北的林间,青岛林业植物医院的工作人员将装有柞蚕蛹的纸袋精准悬挂在树干向阳处。“每只柞蚕蛹都是一座‘微型孵化工厂’,孕育着5000头周氏啮小蜂。”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指着纸袋介绍,“这些身披黑甲的‘小战士’拥有极强的飞行追踪能力,一旦破蛹而出,便能循着美国白蛾蛹释放的化学信号,实施精准寄生。”

据了解,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蛹期的“头号克星”,作为一种优势寄生蜂,它们会将卵注入害虫蛹体,幼虫孵化后蚕食寄主营养,最终使白蛾无法羽化。相较于传统化学防治,这种生物防治手段不仅绿色环保,更能构建可持续的生态防控体系。

“请市民朋友放心,这些小蜂体长仅1毫米,没有蜂针,不会攻击人类。”工作人员特别提醒,若在公园或林地发现树上悬挂的纸袋,切勿随意摘取,以免影响小蜂正常羽化。

近年来,青岛市在生物防治领域持续发力:2023-2024年,在崂山区、西海岸新区投放2000余万头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蔓延。今年计划在崂山区、西海岸新区、浮山森林公园等重要旅游区域,再投放管氏肿腿蜂1400万头、花绒寄甲140万头。下一步,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将不断探索多元化生物防治技术,持续筑牢生态防护网,让城市生态焕发出更多生机与活力。(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化解方寸难题 升级全链服务 书写营商新答卷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