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山西省河曲县:做强瓜产业 算好“甜蜜账”

2025-08-08 10:44:01   

盛夏时节,忻州市河曲县的田间地头弥漫着瓜果的浓郁香气,巡镇镇五花城堡村的砂田西瓜正值批量上市时期,而西口镇蚰蜒峁村的香瓜也迎来了采收的高峰期。这两项承载着当地多年种植历史的特色产业,凭借卓越的品质和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使“甜蜜经济”在乡村大地上结出了丰硕的增收果实。

 

 

在五花城堡村的西瓜田,绿油油的瓜藤铺满大地,一个个浑圆饱满的西瓜顶着翠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垄间。瓜农邬占全弓着腰穿梭其间,手指轻叩瓜皮,“咚咚”的清脆声在田间回荡。他摘下熟瓜,笑着说:“今年这产量不错,价钱也可以,总收入预估比去年强。”

五花城堡村的西瓜能在市场站稳脚跟,离不开砂质土壤的天然馈赠。这片富含矿物质的砂土透气性极佳,既能保水又能排涝,让西瓜根系尽情舒展。咬一口刚摘的西瓜,沙脆果肉在舌尖化开,清甜汁水顺着嘴角流淌,独特的风味让其成为当地人口中的“夏日珍品”。为延续好品质,村民们将“砂田铺压”“控水增甜”等传统经验与现代农技结合,精选“沙漠王”“金诚十号”等优种,通过科学水肥管理、绿色防控病虫害,让每颗西瓜都成为纯天然的绿色珍品。

 

 

村民们不仅注重西瓜的品质和产量,还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精心算好每一笔增收账,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五花城堡村委会主任邬海伟算起收成账满脸笑意,“全村西瓜种植面积有300亩,卖得早,每亩收入能有5000元;卖得迟,每亩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

在增收路上,村民们的“算盘”打得精细。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西瓜+黄豆”的立体种植模式成了致富法宝。“瓜地套种的黄豆亩产200多斤,国家还给每亩100元的补贴,算下来每亩能多收几百元。”邬海伟说,采用这种“一季双收”模式,收益比单种玉米强多了。

而在西口镇蚰蜒峁村,香瓜种植同样撑起了增收“半边天”。雨过天晴的田间地头,成片香瓜铺满砂地,村民正忙着采摘装车,新鲜的香瓜带着露水便被运往县城市场。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和砂田培育出的清甜口感,香瓜成为当下市场的“宠儿”。香瓜与西瓜形成“错峰上市、互补增收”的良性格局。

从五花城堡村的西瓜到蚰蜒峁村的香瓜,河曲砂田瓜果凭借着数十年积累的口碑,深受县城及周边群众青睐。如今,河曲的西瓜、香瓜种植已从传统作物种植升级为名副其实的“甜蜜产业”——砂田上结出的不仅是颗颗饱满的瓜果,更铺就了村民的致富路。 (河曲县融媒体中心 马丽 张世伟 苗吉)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百铁路镇洪河大桥首个连续梁0号块顺利浇筑完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