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河南省镇平县:锦绣玉乡 民富业兴

2025-08-15 10:40:26   

近年来,镇平县以“宛平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坚持产业链、产业园思维,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变量,初步构建起“132”产业体系,走出了专业园区化发展路子。

突出产业培育。抓好小麦、金鱼、蔬菜、荷花、苗木花卉、食用菌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园,“1+10”县乡两级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河南省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玉、鱼、花、面”四大优势产业,实施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三专建设”行动,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一村一品”专业村83个、专业户4157户。强力推进农文旅、产文旅、养文旅融合发展,创成省、市级乡村旅游特色村8个,省级休闲观光园区3个。

做大做强玉产业。玉产业是镇平县从业人员最多、开放程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完善、特色最鲜明的产业,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为放大特色优势,镇平县以“珠宝化、时尚化、标准化、大众化”为方向转型,加快金融和电商赋能,不断完善质量标准,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构建玉文化产业生态圈。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镇平县在产业链前端,完善大师创意、产品研发机制。投资30亿元建设职教园区,形成从中职到本科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持续培养雕刻人才。现有国家级大师32人、省级大师985人、技工技师3000多人。在产业链中端,建设玉石智谷等一大批新质玉雕加工产业园。把过去的家庭作坊转变成现代化智能车间。在产业链末端,加强产品质量管控,大力发展电商销售,畅通退货渠道和投诉渠道。目前,几十万市场主体能真实体会到镇平县的发展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创业环境最佳。

创新实施“四个共富”。在“共富街坊”创建中,重点是先富带后富,帮产业促就业,已建立的“四包一”台账,共包联群众1656户。在“共富工坊”创建中,找准村企合作结合点,增强企业、行政村与脱贫群众利益联结紧密度,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按照“机制全覆盖、试点抓落实”的思路,目前已有109家企业、60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共富工坊”,覆盖410个村。在“共富夜校、技校”创建中,重点是实行技能增收行动,已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20余期2600人次,实现就业800余人。在“共富合作组织”创建中,重点是规范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开展政经分离,实行第三方公司记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共富合作组织创建工作正在全县铺开。

相关负责人介绍,民富业兴的镇平县正加快推进“宛平一体化”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南阳现代服务业功能区,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强支撑。(河南省镇平县委宣传部 胡少佳 李平会)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川省宣汉县: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 技能培训架起就业“连心桥”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