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院业务运转的“神经中枢”,审判管理是科学决策、优化管理、提升质效的重要抓手。脱薄争先工作推进以来,平利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审判管理新路径,聚焦审判执行案件核心指标,通过监督、分析、服务等多项举措,切实提升审判执行质效。
优化审管通报
审判质效数据是司法工作的“晴雨表”,审判管理办公室以服务审判为出发点和着眼点,认真研究各项数据提取途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并向兄弟法院取经请教,制发了全新版本审判管理通报,从全院案件受理、各部门收结案情况、各类案件指标情况、审判执行重点工作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研判,为党组准确掌握审判运行态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部署,提供有效参考依据。通报发出后,各业务庭室员额法官及时查阅,对标对表查缺补漏,进行逐项研究分析,为谋划部署下一步审判执行奠定基础。
建立帮扶机制
针对弱势指标,创新提出“1+1+1”结对帮扶机制,即由一名分管领导指导两名员额法官进行结对帮扶,如质效指标好的法官与指标弱的法官相互交流工作方法,分享心得,在交流分享中互学互鉴互帮互助,在取长补短中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切实提升审判执行质量和效率。
做实数据会商
数据会商是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平利县人民法院分庭室、寻问题,扎实召开各条线数据会商会议,通报各项工作中的关键数据指标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传达上级法院相关工作要求。各庭室查找自身办案中的困难,充分沟通交流,通过亮成绩找短板,做到想办法提对策,从“红红脸出出汗”到“动动脑想想辙”,形成人人参与管理、人人接受管理的大审判管理格局。
强化全程监管
依托办案系统和人民法院大数据平台,采取书面督办提醒和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针对突出问题发出审判质效督办函4份、提示函22份。督办提示函包括督促结案、提醒完成审判执行重点工作等内容,并与法官面对面深入探讨交流案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可能新增的长期未结案件早预警,早部署,严格监控超审限、扣除审限情形,确保案件提质增效。
开展法治讲堂
坚持审委会集中学习制度,办好每月一期的“法治讲堂”,员额法官围绕党风廉政、审判执行中法律疑难问题、全国“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等内容,开展授课研判,直击审判实务中的难点、盲点和堵点问题,进一步提高法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以审委会专题学习引领全院干警更新审判观念,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
审判管理出实招后,平利县人民法院审执质效明显改善,刑事审判4项指标均为优势指标,民事审判3项优势指标,执行3项优势指标,其他指标稳步提升,脱薄争先成效突出明显。(平利县人民法院 李丹 卢楠)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