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在西安市蓝田县一处倒塌的院墙旁,一场因伐树砸塌院墙引发的纠纷,在承办法官深入现场、耐心调解下,仅用20分钟达成和解。协议生效后第6日,一面崭新的砖墙便已稳稳立起,纠纷圆满化解。
该案中,被告李某在原告张某家院墙外侧伐树时,树木倒落,不慎砸塌了张家北院墙。双方私下协商未果,张某遂将李某诉至蓝田县人民法院。
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双方的陈述难以清晰还原现场情况。为查明事实、彻底化解矛盾、避免后续推诿,承办法官决定休庭,并组织原、被告双方前往事发地进行实地勘验和现场调解。
现场高温难耐,双方情绪激动,争论再起。法官及时上前劝解,随后走到倒塌的墙边,蹲下身,沿着墙根仔细测量。待双方核对尺寸无误,法官就修复院墙的规格、样式等细节与双方反复沟通确认。
调解过程高效顺畅,不到20分钟,双方便从最初的剑拔弩张逐渐缓和。调解中,法官提醒被告修缮时注意防暑,原告也应积极提供必要帮助。最终,双方怒火平息,当场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李某承诺按照确认的标准及时修复院墙,原告张某也表示将积极配合并提供用水便利。
为确保当事人权益真正得到保障,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法官在调解后持续关注履行进展,积极督促被告履行义务,并通过实地走访确认修缮情况。调解书生效后仅6日,李某便履行完毕。曾经倒塌的墙体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面整齐坚实、砖块排列有序的新砖墙。
据悉,这起纠纷的高效、圆满解决,正是蓝田县人民法院践行“法官多跑腿,群众少奔波”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该院将持续探索创新,推出更多便民利民举措,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同时,也体会到司法的温度与效率。(蓝田县人民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