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两行动、两措施”活动开展以来,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法院紧扣区域经济发展脉搏,创新司法服务模式,通过机制创新、精准服务、高效审判,助力区域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司法保障。
创新机制 构建司法服务“快车道”
临潼区人民法院在渭北新城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西安市首家法治化营商环境驿站,通过“固定坐班+入企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立案指导等全流程服务,多管齐下推进企业服务保障,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驿站运行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服务200余次,成功化解涉企纠纷30余起,真正实现“企业有所呼,司法有所应”。
临潼区人民法院执行局针对企业信用危机,创新企业信用修复正向激励机制,向主动履行义务的企业发放《自动履行证明书》,助力其健康发展,某公司通过该机制成功修复信用,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同时,临潼区人民法院推出《督促履行义务告知书》,在裁判文书生效后同步向败诉方宣读法律后果,“两行动、两措施”活动开展以来督促21家企业主动履行义务,执行到位金额超2000万元。
精准服务 靶向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临潼区人民法院结合辖区特点,编写《企业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全文近七万字,聚焦企业在人才、资金、厂房、设备、上下游产业链、安全生产、经营要素积累等环节,围绕常见的法律风险,从规范经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摒弃专业术语,通过“风险提示+典型案例+相关法条”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可操作的法律指南。
此外,临潼区人民法院组织法官团队与辖区企业结对,常态性开展“法官进企业”活动,针对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等问题提出风险建议,切实将司法服务嵌入企业经营“毛细血管”。在新丰镇机务段民法典讲座中,法官结合典型案例讲解涉企法律知识,现场答疑解惑,为企业成为“及时雨”。
高效审判 跑出涉企纠纷“加速度”
临潼区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集中保全中心,打破分散保全运行模式,由诉讼服务中心集中负责全院财产保全案件,保证了财产保全工作的高度协调和有机管控,保全平均耗时由原先的7天左右缩短至1.5天,大幅提升保全效率。
针对小额金融案件,该院推行“要素式审判”,将5万元以下小额金融案件的审理周期由过去的平均30天左右压缩至15天,采用“要素式”审判方式开庭审理13件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整个庭审程序用时仅40分钟,其中1件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并现场履行。提高类型案件的化解效率,实现审判工作的提质增效,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获得当事人一致好评。
法护文旅 绘就全域旅游“新图景”
针对节假日旅游景区人员密集、纠纷多发等特点,临潼区人民法院自2023年起在华清宫、兵马俑5A级景区设立“假日法庭”,常态化选派调解能力强、旅游纠纷处理经验丰富以及综合素质高的法官干警提前入驻景区,将涉旅矛盾化解窗口搬到游客身边,围绕景区内强迫购物、旅游合同、旅游销售欺诈、人身侵权等纠纷,提供从释法调解、普法宣传到志愿咨询的“全方位服务”,实现涉旅纠纷就地响应、就地发现、就地化解,营造和谐健康旅游环境。
旅游巡回法庭在处理各类涉旅纠纷时,本着“一个纠纷一案解决”的原则,加大调解力度,并积极促成被告当场履行,免去原告后续执行诉累,力争“一揽子”实质化解矛盾纠纷。针对调解无果的案件,开辟涉旅游纠纷“立审执”专门通道,做到案件的快立、快审、快执,解决游客后顾之忧。假日法庭设立以来,成功化解102件涉旅纠纷,为游客就地解“游”愁。(临潼区人民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