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晨光社举办长篇儿童小说《菁菁中国草》新书发布暨作家、读者见面会

2025-08-01 15:40:25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网

7月25日,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当天下午,“文化传承书写美丽家乡——长篇儿童小说《菁菁中国草》新书发布暨作家、读者见面会”在云南出版集团展台举行。《菁菁中国草》的作者曾维惠、晨光出版社总编辑邹悦悦、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蒋登科、重庆市金融作协主席罗毅、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小学书记、校长傅允、国家级非遗荣昌夏布区级非遗传承人陈克厂等多位作家、专家、出版人以及歌乐山小学30多名小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片.png

长篇儿童小说《菁菁中国草》揭幕仪式

 

《菁菁中国草》讲述了失去父母的城市女孩小苎被生活在云苎古镇的舅舅家收养,邂逅了苎麻织布这一非遗技艺……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跟随小苎的脚步,感受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非遗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从个人成长角度看,这个寻找自我的故事有助于孩子们塑造坚韧的品格,提升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从文化传承层面而言,孩子们接触并喜爱上家乡的非遗文化,便可能成为未来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为家乡文化的繁荣添砖加瓦。作者曾维惠以独特的视角,将非遗文化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让孩子们从中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图片.png

《菁菁中国草》的作者:曾维惠

 

邹悦悦在致辞中表示,《菁菁中国草》这部作品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家乡的一草一木、传统技艺与风土人情,它告诉孩子,传统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可以在掌心生长的种子。而这些被文化浸润中成长的孩子们,将来无论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都能带着家乡文化的印记,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让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独特光彩。

 

图片.png

《菁菁中国草》新书发布会上,专家们就“文化传承书写美丽家乡”这一主题进行了各自思考的分享

 

蒋登科感言,这部作品以苎麻的生长线与少年的成长线双线叙事讲述更为深刻的“中国草”的象征意义。作者笔下的孩子形象鲜活,成长过程真实且令人动容,作品中非常多的节描写也同时唤醒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他认为苎麻象征的生命力与文化底蕴,是滋养孩子心灵的核心。

罗毅则围绕穿插故事中的夏布的制作过程、制作工艺向读者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传统技艺如何平衡“坚守”与“适应”,如何能更好传承我们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又如何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这都需要年轻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来启发破局思路。

傅允在阅读完该作品后,总结了三个收获:第一,生命教育意义——主人公杨家苎在苦难中的坚强形象值得学习;第二,非遗传承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第三,学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是成长过程中同伴的力量。

陈克厂作为国家级非遗荣昌夏布区级非遗传承人认为,小读者通过阅读能从被动接触转为主动理解文化内涵,进而生发出对传统技艺的认同与热爱,即“了解才能热爱,热爱才会传承”,所以一部好作品的价值,它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点燃行动的火种。

 

图片.png

合影 

活动最后,歌乐山小学的孩子们为现场的观众与嘉宾朗读了书中的精彩片段,并且与作者进行了温馨的问答互动。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春里读的第一本书 |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