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万物并秀的孟夏时节,我们相聚于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以“漫画展陈、新书首发、精神研讨”三重文化盛宴,共同致敬中国漫画界的杰出旗手——英韬先生。
英韬先生的一生,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一生。作为《讽刺与幽默》报的开创者,他以70年如一日的创作热忱,在漫画史上书写了“铁肩担道义”的传奇。从冷战风云中《无声的回答》对霸权主义的犀利驳斥,到改革开放初期《健康废人》对体制积弊的深刻解剖,他始终以“显微镜”洞察社会肌理,以“望远镜”守望理想光芒。此次展出的百幅经典原作,犹如一部鲜活的时代图鉴——那些棱角分明的线条里,凝结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对人民福祉的拳拳赤忱,更彰显着“以讽刺推动进步,以幽默温暖人心”的艺术信仰。正如他生前所言:“漫画不是无根的浮萍,而是扎进生活土壤的根系。”这份扎根人民的创作定力,正是他留给中国漫画界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今日首发的《灶台物语》《漫话成语》两部新书,是《讽刺与幽默》报对英韬精神的创新性传承。《灶台物语》以“一粥一饭见天地”的创作视角,将厨房烟火升华为哲学思考——当“慢炖牛肉”遇见时代节奏,“玫瑰蒸饺”碰撞文化多元,传统饮食意象成为解构当代生活的密码,延续了先生“从日常琐碎中提炼思想锋芒”的创作智慧。《漫话成语》则以漫画为舟,引渡千年文明——“守株待兔”的寓言在现代职场语境中焕发新生,“卧薪尝胆”的典故与奋斗精神形成跨时空对话,让传统文化在“一画一典”的叙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部作品如同双桅船,既承载着英韬先生“漫画育人”的初心,更彰显着国家级媒体平台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担当。
英韬先生诞辰百年研讨会上,我们将以“漫画真谛在于批判”为核心命题,回溯先生“以笔为刃、针砭时弊”的创作历程,共探漫画艺术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使命。期待诸位同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新时代的漫画创作,既需赓续先生“扎根人民、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传统,以敏锐视角捕捉时代脉搏;亦要勇立技术变革潮头,善用数字媒介拓宽表达边界。更重要的是,在保持“刺破虚妄”的批判锋芒时,始终怀揣“守望光明”的价值底色——唯有如此,方能让漫画艺术在针砭时弊与弘扬正气间实现平衡,这正是对英韬精神最深刻的致敬与传承。
百年征程,先生的画笔早已超越艺术范畴,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文化力量。在全面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当以英韬先生为镜,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用漫画讲好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绘就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愿我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让“讽刺与幽默”的艺术之花,在时代沃土上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作者为《讽刺与幽默》报总编辑;本文为作者在“漫画真谛在于批判”主题座谈会上的致辞,标题为编者所加)
(《人民周刊》2025年第11期)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