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分散、职责不清、保障薄弱等难题,忻州市河曲县将乡镇党建办建设作为突破口和主抓手,以系统思维破解困局,通过机构整合、职责厘清、机制创新、效能提升四维发力,有效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从“分散作战”到“攥指成拳”
县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关于规范乡镇党建工作办公室统筹设置和运行的指导意见》,打破原有党建职能碎片化格局,将基层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宣传思想、统战工作、群团服务等相关力量系统整合,统一归口党建办管理,使其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总枢纽”。
在人员配置上,创新推行“1+3+N”模式,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抓总协调,组织委员、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及1名骨干公务员担任副主任分工负责,精选29名政治硬、业务精的专职干部驻点办公,动态补充34名兼职人员协同发力,实现“专人专岗、专职专责”。
硬件保障同步跟进。每个乡镇党建办配备独立规范的办公场所,配齐电脑、打印机等基础设备;县财政每年为每个乡镇预算10万元党建专项经费,专款用于品牌创建、党员教育和困难关爱等工作。
从“糊涂台账”到“清单履职”
在县级层面统一编制党建办权力责任清单,明确党员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8大类32项核心职责,让党建工作从“宏观要求”变为“具体指标”。同时厘清党建办与党政办、党群服务中心等内设机构的职责边界,建立“牵头抓总+协同配合”机制,综合性任务由党建办统筹分解,专业性工作由相关机构各司其职,从源头上避免“踢皮球”现象。
创新推行“周重点任务清单”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周精准“派单”,明确任务目标、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乡镇党建办再结合实际细化分解,形成“县级派单—乡镇分单—支部接单”的闭环链条。
从“松散运行”到“闭环赋能”
建立“周例会+月会商”议事决策机制,每周例会聚焦政策学习、进度通报和问题研判,每月党委联席会议破解难点堵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建办协调推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打造“计划—部署—督查—反馈—整改—考评”全链条管理模式,年初定计划、每月作研判、每周抓落实,通过交叉检查、走访调研等方式强化过程管控,督查结果双向反馈至乡镇党委和县委组织部,实现“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
考评激励机制同步硬化。设定可量化的考核指标,突出服务实效与群众满意度,实行“日常监测+季度评估+年终考核”多维评价。考评结果与干部评优、绩效分配、晋升任用刚性挂钩,今年以来已提拔重用15名实绩突出的党建办工作人员,约谈提醒5名工作滞后的负责人,树立“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从“虚功虚做”到“实干惠民”
在服务中心大局上精准发力,乡镇党委书记带头领办党建项目,党建办统筹指导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矛盾化解等领域打造示范样板。西口镇焦尾城村依托党建引领,构建闭环绿色农业循环产业链,唐家会村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460余万元;巡镇镇“五老”调解队化解矛盾纠纷600多起,涉及金额4300多万元;旧县镇4个搬迁村联合成立凤栖党总支,实现“治理联抓、产业联兴”。
在服务基层群众上用心用情,党建办工作人员每人联系1个党支部,常态化下沉村社,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置,督促落实村干部坐班、“三务”公开等制度。推广“红色代办员”制度,为行动不便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设立“党群议事厅”,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翁”。目前全县基层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23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
河曲县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各乡镇党建办实体化运行以来,党建力量从“分散作战”变为“集团攻坚”,工作推进从“被动应付”变为“主动作为”,服务群众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及”。下一步,河曲县将持续在精细化管理、数字化赋能、品牌化引领上深耕细作,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让鲜红的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河曲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