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四川省华蓥市全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5-08-04 11:19:24   

近年来,四川省华蓥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发展为民,全力谱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篇章。随着章广寨、祝家坝、天池—红岩等城乡融合项目圆满收官,周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乡村发展“含金量”与“美誉度”同步跃升。

产业筑基带动链式发展。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牵引,森林食品产业园与生态新材料产业园两大亿元“链主项目”加速推进,构建起“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良性循环体系。蜜梨产业集群实现品牌价值三连跳:蜜梨园区获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梨香花海跻身省级水利风景区,广安蜜梨斩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最受欢迎产品奖,形成“春赏花海、夏摘梨果”的全周期产业链,生态价值高效转化为经济价值。

创新实践重塑乡村治理。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各地创新实践亮点纷呈:禄市凉水井村盘活利用闲置土地,打造“月伴湾”生态农庄,激活乡村旅游,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华龙上坝桥村创新“大学生创业+体育赛事+人居环境提升”模式,点燃城郊休闲经济。数字化治理成效显著:永兴“兵支书”谯华林以直播搭建起政策直达、民情速递的“连心桥”;阳和祝家坝村“小邓支书”借力电商带货,线上销售突破200万元,示范引领全市超500人转型“新农人”致富。

价值共生彰显民生温度。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永兴马架坪村、造甲沟村入选广安市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一村一品”、多点开花的集体经济“华蓥模式”受到农业农村部领导现场肯定,在坚实产业与创新治理的双轮驱动下,2024年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300万元。(四川省华蓥市农业农村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洛阳好人”朱占波:创业、致富不忘乡邻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