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法治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武汉市武昌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效。武昌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是对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也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在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时代命题下,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其目标绝非止于物理空间的简单聚合,而是要催生更高层次的“化学反应”,最终释放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能倍增的崭新活力。
规范化筑基,专业力量挺在前。综治中心要成为矛盾多元化解的“主阵地”,关键在专业力量实质性下沉运行。武昌区综治中心从着眼破解部门“物理隔离”出发,采取“高频矛盾纠纷事项常驻,低频事项轮驻、点驻”方式,整合解纷资源部门入驻中心,使得群众在一个场所内就能享受到诉讼、检察、法律服务、信访接待等多种服务,无论是邻里纠纷,还是复杂的商事纠纷,都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解决渠道。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也增强了群众的满意度。
全链条赋能,实质解纷提质效。规范化建设不仅在于“物理整合”,更在于“化学融合”,实现解纷资源高效联动。在规范化建设上,武昌区综治中心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起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机制,确保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无论是案件的受理、流转,还是调解、处理结果的反馈,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使得工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高效流转与闭环管理,让群众真正体验到“只进一门”的便捷与可靠。
智慧化加持,服务触角广延伸。规范化建设顺应数字化浪潮,为高效解纷插上科技翅膀。武昌区综治中心承接全省矛盾纠纷化解系统应用试点工作,使得每件矛盾纠纷能够准确录入、一码查询。接入全国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使得专业法律指导能“一键联调、直通现场”,让专业解纷服务变得触手可及。搭建武昌“平安指数”模型平台,强化对矛盾纠纷、治安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动态研判。
武昌区综治中心的生动实践表明,规范化建设绝非简单的场地整合与挂牌,其核心在于在物理聚合基础上持续深化机制协同与功能融合,高效回应群众对平安和谐环境、便捷高效解纷的深切期待。希望更多地区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合本地区的一站式解纷模式,书写更多精彩的基层治理答卷。(中共武昌区委政法委)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