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宝妈车间”笑声扬

庞革平 陆华勇    2025-08-20 17:13:40   

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渠立村那座不再传出琅琅书声的旧小学里,如今奏响的却是另一种充满生机的旋律:几十位宝妈指尖翻飞,细小的电子零配件在她们手中迅速成型。不一会儿,一件件合格的成品便被整齐码放,效率惊人。

“农活家务一收尾,抬脚就到这儿‘上班’!”村民莫明丽手上不停,脸上笑意盈盈,“这活儿半天就学会,现在一天能做出50多件,月入少说一千五,多干就多挣!守着家、看着娃,钱袋子还能鼓起来,日子真有奔头!”

在渠立村,已有20多位妇女加入莫明丽的“宝妈车间”,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梦。

这座“家门口”的增收车间背后,是江州区妇联组织不遗余力的“穿针引线”。

深圳龙利电子厂的何健龙经理是驮卢镇人,每次返乡,总听到乡亲们念叨:“村里妇女想顾家又想挣钱,难两全。”

他把这份沉甸甸的期盼带回深圳,积极争取在驮卢镇设立加工点。

从想法到落地,离不开“娘家人”跑腿忙。 江州区、驮卢镇、各村妇联干部们闻讯而动——她们主动对接何经理,摸清建点需求,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把“家门口上班”的好处讲清楚:工作内容是什么?时间怎么安排?能挣多少钱?实实在在的解答,打消了妇女们的顾虑。

多方合力下,今年2月25日,驮卢镇首个加工点顺利运转起来。紧接着,在镇、村妇联的持续推动下,渠立村、灶瓦村已相继建起了第二、第三车间,江涨村、伏廖村也在积极筹备当中,为更多留守妇女点亮希望。

截至目前,三个加工点已汇聚200多名“上班族”,日均产出成品达3万多件。

妇联的桥梁作用仍在延伸——她们正积极谋划对接更多企业资源,拓展加工点版图,让企业增效与姐妹增收同频共振。

“为妇女搭一座桥,就能让她们在照顾家庭的方寸之地,同样撑起增收致富梦。”江州区妇联主席文茜说,江州区各级妇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对接更多企业资源,为妇女们创造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助力她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福建永安:社区“饭搭子”里的烟火情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